地龙
【拼音】:dì lóng
【注音】:ㄉ一ˋㄌㄨㄥˊ
【结构】:地(左右结构)龙(独体结构)
【简体】:地龙
【繁体】:地龍
词语解释地上的龙。蚯蚓。地龙[dìlóng]⒈地上的龙。⒉蚯蚓。
引证解释⒈地上的龙。引《南史·王僧辩传》:“三月庚寅,有两龙自城西江中腾跃升天……父老咸聚而悲,窃相谓曰:‘地龙已去,国其亡乎。’”明吴昜《定襄侯郭忠武公登》诗:“撇烈天网翻,槎枒地龙绕。”清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火轮船抵浦,夜必放水,其声如雷鸣……或曰是谓地龙叫,主不祥,宜礼送之。”⒉蚯蚓。引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气候集解》:“蚯蚓即地龙也。”
网络解释地龙(中药材)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主含多种氨基酸。由于生品腥味太重,故入药一般需经炒制。陶弘景谓:“若服干蚓,须熬作屑”。传统用地龙,制法很多,主要有药制、醋制、熬制、酒制、油制、蛤粉炒制、盐制等法,使其质地松泡酥脆、去毒性、矫正臭味及便于煎制服用。
综合释义地上的龙。《南史·王僧辩传》:“三月庚寅,有两龙自城西江中腾跃升天……父老咸聚而悲,窃相谓曰:‘地龙已去,国其亡乎。’”明吴昜《定襄侯郭忠武公登》诗:“撇烈天网翻,槎枒地龙绕。”清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火轮船抵浦,夜必放水,其声如雷鸣……或曰是谓地龙叫,主不祥,宜礼送之。”蚯蚓。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气候集解》:“蚯蚓即地龙也。”地龙[dìlóng]蚯蚓的别名。参见「蚯蚓」条。
汉语大词典(1).地上的龙。《南史·王僧辩传》:“三月庚寅,有两龙自城西江中腾跃升天……父老咸聚而悲,窃相谓曰:‘地龙已去,国其亡乎。’”明吴昜《定襄侯郭忠武公登》诗:“撇烈天网翻,槎枒地龙绕。”清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火轮船抵浦,夜必放水,其声如雷鸣……或曰是谓地龙叫,主不祥,宜礼送之。”(2).蚯蚓。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气候集解》:“蚯蚓即地龙也。”
国语辞典蚯蚓的别名。参见「蚯蚓」条。地龙[dìlóng]⒈蚯蚓的别名。参见「蚯蚓」条。
其他释义1.地上的龙。2.蚯蚓。
1.目的选择地龙中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提取方法。
2.梦圆顿报地龙跃,笑傲中原唱大风。
3.达仁堂清肺消炎丸组方独特,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羚羊角、牛蒡子、牛黄、葶苈子、地龙组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4.忠哥,不知道我那个滚地龙能不能奏效,要是能奏效,准保给小鬼子改改屎路。
5.元旦啦!龙年来临小心呀!幸运龙卷风会登陆,刮走你忧伤十万八千里;龙年吉祥雨会疯狂大作,砸得你所有烦恼呼天唤地;龙子龙孙会下个龙蛋送给你,让你保护一生一世纪;放心,只要你天天揉揉按按,弄得圆圆地,会变出无数金银财宝送给你。呵呵,祝“圆”蛋快乐哟!
6.落霞山西北数万里之遥的西凉国境内,某处荒岭中,震天巨响不绝,大地震动无数的山石崩塌,犹如地龙翻身。
7.方由麝香、枫香脂、木鳖子、制草鸟、乳香、没药、当归、地龙、五灵脂等组成,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功效。
8.老和尚命弟子们把那还在沉睡中的年轻和尚抬进了他的禅房,禅房不大,一只老旧紫檀桌椅,一张破洞缝缝补补的破烂蒲团,一扇纸糊的门窗,一张地龙炕。
9.春风吹大地,龙年行大吉,新春添喜气,万事更如意,愿你龙年事业有财气,生活有福气,家庭有喜气,日子有和气,快乐有生气,天天有才气,龙年更大气,新年快乐。
10.秦皮、车前草、车前子、大腹皮、土茯苓、薏苡仁、苍术、地龙等可以促进尿酸从肾排出;大黄等通便药可以促进尿酸从大便排出。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