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裘羔袖
【拼音】:hú qiú gāo xiù
【注音】:ㄏㄨˊㄑ一ㄡˊㄍㄠㄒ一ㄡˋ
【词性】:成语。
【简体】:狐裘羔袖
【繁体】:狐裘羔袖
词语解释狐裘羔袖húqiú-gāoxiù。(1)狐皮贵而羊羔皮贱。以狐皮衣配以羊皮袖,比喻整体很好,只是略有不足。狐裘羔袖[húqiúgāoxiù]⒈狐皮贵而羊羔皮贱。以狐皮衣配以羊皮袖,比喻整体很好,只是略有不足。例余狐裘而羔袖。——《左传·襄公十四年》英goodonthewholebutnotperfect;
基础解释裘:大衣。羔:指羊皮。狐皮贵,羊羔皮贱,狐皮大衣却配上羊皮袖子。比喻大体还好,略有不足之处。
引证解释⒈以狐皮为衣身而以羔皮为衣袖。狐贵羔贱,犹大醇小疵。引《左传·襄公十四年》:“余不説初矣,余狐裘而羔袖。”杜预注:“言一身为善,唯少有恶。”宋苏轼《贺赵大资少保致仕启》:“究观自古之忠贤,少有完传。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
国语辞典以价值昂贵的狐皮做袍子,却以价值低贱的羔皮制衣袖。比喻大体虽然完好却稍有瑕疵。狐裘羔袖[húqiúgāoxiù]⒈以价值昂贵的狐皮做袍子,却以价值低贱的羔皮制衣袖。比喻大体虽然完好却稍有瑕疵。引《左传·襄公十四年》:「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宋·苏轼〈贺赵大资致仕启〉:「究观自古之忠贤,少有完传。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成语解释狐裘羔袖
辞典修订版以价值昂贵的狐皮做袍子,却以价值低贱的羔皮制衣袖。比喻大体虽然完好却稍有瑕疵。《左传.襄公十四年》:「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宋.苏轼〈贺赵大资致仕启〉:「究观自古之忠贤,少有完传。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以价值昂贵的狐皮做袍子,却以价值低贱的羔皮制衣袖。比喻大体虽然完好却稍有瑕疵。左传˙襄公十四年: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宋˙苏轼˙贺赵大资致仕启:究观自古之忠贤,少有完传。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余狐裘而羔袖。”
其他释义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1.他的文章举世闻名,你叫我续写一段,那岂不是狐裘羔袖吗?
读音:hú
[hú]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
读音:qiú
[qiú]
1.毛皮的衣服:狐~。轻~。集腋成~。
2.姓。
读音:gāo
[gāo]
(1)(名)羊羔;小羊。
(2)(名)泛指动物的幼儿。
读音:xiù
[xiù]
(1)(名)(~子;~儿)衣服套在胳膊上的筒状部分:~标|~管|~口|~头|~子。
(2)(动)藏在袖子里:~着手|~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