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
【拼音】:bān chāo
【注音】:ㄅㄢㄔㄠ
【结构】:班(左中右结构)超(半包围结构)
【简体】:班超
【繁体】:班超
词语解释⒈ (32-102)东汉大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公元73年,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获胜。又奉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丝绸之路”重又畅通。后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今波斯湾而归。他在西域活动三十一年,使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班超[bānchāo]⒈(32-102)东汉大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公元73年,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获胜。又奉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丝绸之路”重又畅通。后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今波斯湾而归。他在西域活动三十一年,使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基础解释人名。(公元@@@@@~@@@@@)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东汉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明帝时出使西域,平服五十余国,诏以超为西域都护,又以功封为定远侯。
国语辞典⒈ 人名。(西元32~102)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东汉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明帝时出使西域,平服五十余国,诏以超为西域都护,又以功封为定远侯。班超[bānchāo]⒈人名。(西元32~102)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东汉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明帝时出使西域,平服五十余国,诏以超为西域都护,又以功封为定远侯。英语BanChao(33-102),notedHandiplomatandmilitaryman德语PanCh´ao(Eig,Pers,32-102)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32~102)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东汉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明帝时出使西域,平服五十余国,诏以超为西域都护,又以功封为定远侯。
法语Ban Chao
其他释义班超(32-102):东汉大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公元73年,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获胜。又奉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丝绸之路”重又畅通。后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今波斯湾而归。他在西域活动三十一年,使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1.燕颔虎头,男子定登将相颔在颏颐之间,骨肉丰满稍起者,如燕颔也。
2.班超父子放弃优裕的生活条件,“投笔从戎”的事迹感人之深,鼓舞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炎黄儿女裹尸马革、投身开发、保卫祖国边疆的宏伟事业中去。
3.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4.“太棒了”,男子说道,“我们不仅赶上了公司的一个新开的品牌航班,而且由于航班超员,我们被赶到了头等舱。
5.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经验,竟以严急苛虐而失边和,这是后话。
6.连续上班超过廿四小时的驻警们火气不小。
7.生平仰慕班超、傅介子的为人,常常高歌吟咏,特别爱唱汉高祖的《大风歌》和荆轲的《易水歌》,慷慨激昂,形于辞色。
8.董卓乱政,瑜与伯符相交,尝闻其父功震天下,热血沸腾;更昔时,亦闻董卓有安西之能,而生班超之志。
9.班氏家族,也以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等历史文化名人为代表。
10.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两个哥哥班固、班超都是当时的文史大家。
读音:bān
[bān]
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5. 定时开行(
)的:班车。班机。班期。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7.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8. 古同“斑”,杂色。
9. 姓。
读音:chāo
[chāo]
(1)(动)超过:~额|~音速。
(2)(形)超出寻常的:~级|~高温。
(3)(形)在某个范围以外的;不受限制的:~自然|~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