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形式
【拼音】:mín zú xíng shì
【注音】:ㄇ一ㄣˊㄗㄨˊㄒ一ㄥˊㄕ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形式[mínzúxíngshì]⒈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引证解释⒈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网络解释民族形式民族形式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它是在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处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的各民族,由于他们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形式。在文化艺术方面,民族形式表现尤为明显。正是因为各民族的特点各异,因此必须注意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各民族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
其他释义1.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
1.啤酒节以欢快,热烈的民族形式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来宾。
2.实际上中国画的现代化,只有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只有符合中国画自己的本质逻辑,才有生命力。
3.这种状况直到新时期才得以根本改变,也正是在新时期的社会、历史及艺术语境中,话剧“民族形式”问题,才得到了较为完满的解决。
4.发掘和吸收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对于创造既有民族形式,又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建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5.报道称,图书馆具有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由图书阅览室、讲堂、搜查目录室、服务器室、出借室以及书库等组成。
6.该文考察民族主义的反抗与建设的两个面相,及受之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发生发展。
7.沙冈顶部正中,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庙宇,俗称“武松庙”,据传始建于明代中期,后被毁。
8.云南的泸沽湖一带,至今保留著母系社会的民族形式。
9.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起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做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10.论文第四部分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形式化的历史发展。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读音:zú
[zú]
(1)(名)家族
(2)(名)古代的一种酷刑;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族:~刑。
(3)(名)种族;民族:汉~。
(4)(名)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语~。
读音:xíng
[xíng]
(1)(名)形状:方~|图~|地~。
(2)(名)形体;实体:有~|~影不离。
(3)(动)显露;表现:喜~于色|~诸笔墨。
(4)(动)对照:相~见绌|相~之下。
读音:shì
[shì]
(1)(名)样式:新~|西~。
(2)(名)格式:程~|法~。
(3)(名)仪式;典礼:开幕~|毕业~。
(4)(名)自然科学中表明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方程~。
(5)(名)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方式。如叙述式、命令式、条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