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
【拼音】:cóng shùn
【注音】:ㄘㄨㄥˊㄕㄨㄣˋ
【结构】:从(左右结构)顺(左右结构)
【繁体】:從順
词语解释1.随顺;顺从。2.谓文字流畅通顺。从顺[cóngshùn]⒈随顺;顺从。⒉谓文字流畅通顺。
基础解释随顺;顺从。谓文字流畅通顺。
引证解释⒈随顺;顺从。引《汉书·谷永传》:“意岂将军忘湛渐之义,委曲从顺。”《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凡处事者,多曲相从顺,鲜能确然共尽理实。”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元典章·户部三·分析》:“若户长与户下俱长,却不从顺,乞定夺。”⒉谓文字流畅通顺。引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三》:“律以从顺,未知其何如,而世或称其奇古,至篤嗜而不置,何也?”
综合释义随顺;顺从。《汉书·谷永传》:“意岂将军忘湛渐之义,委曲从顺。”《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凡处事者,多曲相从顺,鲜能确然共尽理实。”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元典章·户部三·分析》:“若户长与户下俱长,却不从顺,乞定夺。”谓文字流畅通顺。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三》:“律以从顺,未知其何如,而世或称其奇古,至篤嗜而不置,何也?”
汉语大词典(1).随顺;顺从。《汉书·谷永传》:“意岂将军忘湛渐之义,委曲从顺。”《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凡处事者,多曲相从顺,鲜能确然共尽理实。”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元典章·户部三·分析》:“若户长与户下俱长,却不从顺,乞定夺。”(2).谓文字流畅通顺。元刘埙《隐居通议·文章三》:“律以从顺,未知其何如,而世或称其奇古,至笃嗜而不置,何也?”
1.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2.从顺义驿所,到达宜君云阳驿,主道便是一段羊肠深谷,这是去榆绥镇的必经之路,地势比较徒峭,两面墚塬连绵,岔道密如蛛丝。
3.顺手顺耳好福相,温顺柔顺有福分,顺风顺意诚造福,顺嘴顺口来口福,顺利顺境是鸿福,顺从顺势福气多,孝顺恭顺享后福,新年到来道万福!
4.这是流传在高平市野川镇圪台村的一个抗日的顺口溜,从顺口溜中,可见当时该村支持、参加抗日的火热场面。
5.四圣传序,以至陛下,躬亲听断,干戈所麾,无不从顺。
6.从顺式蒎烷裂解得二氢月桂烯,粗产物直接水合制二氢月桂烯醇。
7.顺治的剃度,实际是一个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四在海会寺同和尚憨璞会面后,顺治又同玉林、木陈、行森等禅师频繁接触。
8.从顺德饮食文化的精致细腻,有条不紊,反映出一种“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泱泱风度。
9.从顺德的勒竹过渡到番禺的韦涌只需三分钟。
10.据资料,从顺治到康熙的二十年间,每石粮食的价格从三钱或六钱涨到了一两五六钱,有些甚至涨到了二两。
读音:cóng
[cóng]
[ cóng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
读音:shùn
[shùn]
(1)(动)顺着。
(2)(动)向着同一个方向:~风。
(3)(动)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大道走。
(4)(动)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这篇文章还得~一~。
(5)(动)趁便;顺便:~手关门。
(6)(动)适合;如意:~心|~眼。
(7)(动)依次:~延。
(8)(动)顺从:归~。
(9)(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