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
【拼音】:yī yǐn
【注音】:一一ㄣˇ
【结构】:伊(左右结构)尹(独体结构)
【简体】:伊尹
【繁体】:伊尹
词语解释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伊尹[yīyǐn]⒈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
基础解释人名。名挚,商初的贤相。
引证解释⒈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后太甲即位,因荒淫失度,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一说,伊尹借故放逐太甲,自立七年,后太甲还,被杀。参阅《竹书纪年》卷上、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引《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杜预注:“大甲,汤孙也,荒淫失度。伊尹放之桐宫三年,改悔而復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故命之曰伊尹。’”高诱注:“以其生於伊水,故名之伊尹,非有讹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二节:“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伊尹曰:‘余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余觉之而谁也。’”
网络解释伊尹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夏朝末年生于空桑(今河南杞县)人。,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为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华厨祖。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也就是后来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伊尹历事商朝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伊尹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尹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一一《毛泽东早期文稿》
综合释义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后太甲即位,因荒淫失度,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杜预注:“大甲,汤孙也,荒淫失度。伊尹放之桐宫三年,改悔而復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故命之曰伊尹。’”高诱注:“以其生於伊水,故名之伊尹,非有讹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二节:“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伊尹曰:‘余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余觉之而谁也。’”一说,伊尹借故放逐太甲,自立七年,后太甲还,被杀。参阅《竹书纪年》卷上、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汉语大词典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后太甲即位,因荒淫失度,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杜预注:“大甲,汤孙也,荒淫失度。伊尹放之桐宫三年,改悔而复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故命之曰伊尹。’”高诱注:“以其生于伊水,故名之伊尹,非有讹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二节:“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伊尹曰:‘余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余觉之而谁也。’”一说,伊尹借故放逐太甲,自立七年,后太甲还,被杀。参阅《竹书纪年》卷上、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国语辞典人名。名挚,商初的贤相。相传汤伐桀,灭夏,遂王天下。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诸桐宫,俟其悔过,再迎之复位。卒时,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伊尹[yīyǐn]⒈人名。名挚,商初的贤相。相传汤伐桀,灭夏,遂王天下。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诸桐宫,俟其悔过,再迎之复位。卒时,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德语YiYin(Eig,Pol)
其他解释1.商之贤相,名挚,耕于有莘氏之野,汤三以币聘之,始往就汤,汤伐桀,灭夏,遂王天下,伊尹之功为多,汤尊之为阿衡。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复归于毫,年百岁卒。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见《史记·卷三》、《陔余丛考·卷四》。
法语Yi Yin
其他释义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原为家奴,随有莘氏女陪嫁至商。后被汤委以国政,助汤攻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卜丙、仲壬二君。太甲即位后,因破坏汤法、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被他接回复位。
1.故伊尹之兴上功也,长胫者使之蹋锸,强脊者使之负土,眇目者使之准绳,伛偻者使之涂地。
2.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墙、侯方域故居—壮悔堂、八关斋;夏邑县孔子还乡祠;民权白云寺;虞城县的木兰祠、伊尹墓;汝州风穴寺、汝州汝瓷博物馆、汝州张公巷。
3.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4.袁公大义,欲行伊尹霍光这等先贤辅佐之事,自是令人敬佩;曹公大仁,想的是幼帝受制之苦。
5.虽伊尹之执兹壹德,姬旦之光于四海,方斯蔑如也。
6.圣人王世,贤者建功,汤举伊尹,周任吕望,行合天地,德配阴阳。
7.老山界下大风吹过,令人彻骨,伊尹怀抱彩蝶的尸身跳了下去……
8.伊尹在任期内忠心耿耿辅助商汤、帝外丙、帝太壬、帝太甲、沃丁五帝,成为五朝功臣。
9.修德辅商之伊尹,吐哺握发之周公,运筹帷幄之子房,鞠躬尽瘁之诸葛,皆经天纬地之才,而未审其生平治何经书。
10.按《吕氏春秋》载,在商朝之际,汤与伊尹计谋功伐夏桀时,有个叫卞隋的名士,因拒行汤王之计而投水自尽。
读音:yī
[yī]
1. 彼,他,她:伊说。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2. 文言助词:下车伊始。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3. 姓。
读音:yǐn
[yǐn]
(1)(动)治理:~《左传·定公四年》:「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君子以为美谈。」
(2)(名)古代行政区域长官的名称:~「师尹」|~「府尹」|~「京兆尹」。
(3)(名)姓:~如宋代有尹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