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经
【拼音】:é jīng
【注音】:ㄜˊㄐ一ㄥ
【结构】:鹅(左右结构)经(左右结构)
【繁体】:鵝經
词语解释1.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2.《黄庭经》的别称。鹅经[éjīng]⒈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⒉《黄庭经》的别称。
基础解释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黄庭经》的别称。
引证解释⒈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参见“鹅羣”。引宋苏轼《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謫仙狂。”⒉《黄庭经》的别称。引元卢大雅《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网络解释鹅经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综合释义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宋苏轼《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謫仙狂。”参见“鹅羣”。《黄庭经》的别称。元卢大雅《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网友释义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汉语大词典(1).指王羲之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宋苏轼《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谪仙狂。”参见“鹅群”。(2).《黄庭经》的别称。元卢大雅《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汉语大词典》:鹅群(鹅群) 拼音:éqún(1).成群的鹅。特指晋王羲之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唐刘长卿《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群。”唐陆龟蒙《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2).即鹅群帖。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拓《鹅群》。”清查慎行《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群》。”参见“鹅群帖”。
读音:é
[é]
(名)禽类;颈长、腿高、尾短、脚大有蹼;前额有肉瘤;能游泳;著名的良种有广东狮头鹅等。
读音:jīng,jìng
[jīng]
[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