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衔
【拼音】:guān xián
【注音】:ㄍㄨㄢㄒ一ㄢˊ
【结构】:官(上下结构)衔(左中右结构)
【繁体】:官銜
词语解释官衔guānxián。(1)官方的头衔。(2)陆军或海军的官阶。官衔[guānxián]⒈官方的头衔。英officialtitle;⒉陆军或海军的官阶。例一位具有少校官衔的海军军官。英rank;
引证解释⒈官员的职位名称。旧时官吏的封号、品级及历任官职,统称为官衔。引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官衔》:“官衔之名,盖兴近代,当是选曹补受,须存资歷,闻奏之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官于后,使新旧相衔不断,故曰官衔,亦曰头衔。”元刘因《宣慰孙公庆七十诗》:“家产千金厚,官衔二品隆。”知侠《铁道游击队》第十章:“她不知道政委是什么官衔,可是她知道大队长是领头的。”⒉官名。乳名、小字以外的正式名字。引清李渔《玉搔头·得实》:“他的官衔是威严的威字,爹爹的官衔是经纬的纬字,音同字别。”
网络解释官衔(官员级别的头衔与称谓)官员级别的头衔或者称谓,与其权力和职责相匹配。是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释义1、官员的职位名称。旧时官吏的封号、品级及历任官职,统称为官衔。2、官名。乳名、小字以外的正式名字。
综合释义1.官员的职位名称。旧时官吏的封号、品级及历任官职,统称为官衔。@@@@@2.官名。乳名、小字以外的正式名字。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官衔》:“官衔之名,盖兴近代,当是选曹补受,须存资歷,闻奏之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官于后,使新旧相衔不断,故曰官衔,亦曰头衔。”元刘因《宣慰孙公庆七十诗》:“家产千金厚,官衔二品隆。”知侠《铁道游击队》第十章:“她不知道政委是什么官衔,可是她知道大队长是领头的。”官名。乳名、小字以外的正式名字。清李渔《玉搔头·得实》:“他的官衔是威严的威字,爹爹的官衔是经纬的纬字,音同字别。”
汉语大词典(1).官员的职位名称。旧时官吏的封号、品级及历任官职,统称为官衔。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官衔》:“官衔之名,盖兴近代,当是选曹补受,须存资历,闻奏之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官于后,使新旧相衔不断,故曰官衔,亦曰头衔。”元刘因《宣慰孙公庆七十诗》:“家产千金厚,官衔二品隆。”知侠《铁道游击队》第十章:“她不知道政委是什么官衔,可是她知道大队长是领头的。”(2).官名。乳名、小字以外的正式名字。清李渔《玉搔头·得实》:“他的官衔是威严的威字,爹爹的官衔是经纬的纬字,音同字别。”
国语辞典官吏的头衔。官衔[guānxián]⒈官吏的头衔。引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官衔》:「官衔之官,盖兴近代,当是选曹补受,须存资历,闻奏之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官于后,使新旧相衔不断,故曰官衔,亦曰头衔。」《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太夫人墓志,就要借汤公的官衔名字。」
法语titre officiel、rang ( dans la hiérarchie )
其他释义官员的职位名称。
近义词 头衔
1.三国鼎峙,军事对抗成为常态,曹魏与蜀汉的参军逐渐演化成正式的官衔。
2.明朝对付女真的一般策略,是尽力维持各部落的均势,防止其中某个部落成为独霸东北的势力。维持均势的手段,通常是对所有部落都公正地给予贸易优惠,同时将一个明朝官衔授给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让他作为临时领袖去维持和平。
3.但考虑到沛公部此时刚刚起兵,部队的建制尚属草创,是否有官衔名号还很成问题,此官职极有可能是日后追记的。
4.雍正年间政府为激励农业,授予模范农民“老农”称号,享有八品官衔。
5.他当然知道探子营中全是些惹不起的人物,大部分并无实职官衔,却各个身怀绝技,负责收集各州各地军机情报,更甚至奉旨刺杀敌军将领。
6.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
7.无论你是大款还是穷光蛋,无论你是总统还是无官衔,无论你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记住妈妈在将你挂念,母亲节莫忘道声平安。
8.黔国公沐天波原本是缅甸宣慰司上司,如今,他被缅兵强迫,椎髻跣足,以缅甸礼仪“参拜”。
9.作者祖父江孔殷是羊城首席美食家,晚清进士,官衔太史,人称太史公。
10.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只是一个平民,是一个没有财富、没有资产、没有官衔,甚至于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的平民。
读音:guān
[guān]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
读音:xián
[xián]
(1)(动)用嘴含:燕子~泥。
(2)(动)存在心里:~恨|~冤。
(3)(动)〈书〉接受;奉:~命。
(4)(动)相连接:~接。
(5)(名)行政、军事、学术等系统中人员的等级或称号:头~|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