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削
【拼音】:lǔ xuē
【注音】:ㄌㄨˇㄒㄩㄝ
【结构】:鲁(上下结构)削(左右结构)
【繁体】:魯削
词语解释古代鲁国出产的刻写刀。鲁削[lǔxuē]⒈古代鲁国出产的刻写刀。
引证解释⒈古代鲁国出产的刻写刀。引《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周礼》:“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於方策,谓之削。鲁为诗书之国,故《考工记》以鲁之削为良。”清钱谦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宋斤、鲁削,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网络解释鲁削别名:切玉。传说中一种极其锋利的武器,能够切玉如泥,毫不输于越王剑。春秋战国时期山东特产。
综合释义古代鲁国出产的刻写刀。《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周礼》:“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於方策,谓之削。鲁为诗书之国,故《考工记》以鲁之削为良。”清钱谦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宋斤、鲁削,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汉语大词典古代鲁国出产的刻写刀。《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周礼》:“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于方策,谓之削。鲁为诗书之国,故《考工记》以鲁之削为良。”清钱谦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宋斤、鲁削,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其他释义1.古代鲁国出产的刻写刀。
1.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读音:lǔ
[lǔ]
1. 愚拙,蠢笨:愚鲁。粗鲁。鲁莽。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3. 中国山东省的别称。
4. 姓。
读音:xiāo,xuē
[xuē]
[ xiāo ]1. 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削苹果皮。削铅笔。
2. 打乒乓球时用球拍平而略斜地击球:削球。
[ xuē ]1. 义同削(xiāo),用于一些复合词:削铁如泥。削足适履。
2. 减少;减弱:削减。削弱。
3. 除去:削职为民 。
4. 搜刮;掠取: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