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事
【拼音】:lì shì
【注音】:ㄌ一ˋㄕˋ
【结构】:历(半包围结构)事(独体结构)
【繁体】:歷事
词语解释明代官吏实习制度。明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历事'。实习凡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清初因承明制。
基础解释明代官吏实习制度。明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历事/'。实习凡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清初因承明制。
引证解释⒈明代官吏实习制度。明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歷事”。实习凡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清初因承明制。引《清史稿·选举志一》:“积分歷事之法,国初行之。监生坐监期满,拨歷部院练习政体。三月考勤,一年期满送廷试。”
网络解释历事历事,明代官吏实习制度或正在发生以及已经发生过的事。
综合释义明代官吏实习制度。明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歷事”。实习凡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清初因承明制。《清史稿·选举志一》:“积分歷事之法,国初行之。监生坐监期满,拨歷部院练习政体。三月考勤,一年期满送廷试。”
网友释义历事,明代官吏实习制度或正在发生以及已经发生过的事。
汉语大词典明代官吏实习制度。明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历事”。实习凡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清初因承明制。《清史稿·选举志一》:“积分历事之法,国初行之。监生坐监期满,拨历部院练习政体。三月考勤,一年期满送廷试。”
其他释义1.明代官吏实习制度。明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历事'。实习凡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清初因承明制。
1.采访一直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三个人在密封的茶社里无话不谈,从柳下惠的小时候、留学、跟着沐东楼四处行医的各种经历,事无巨细的聊。
2.有一种心情,天天传递,依然纯朴;有一种经历,事隔多日,依然怀念;有一种问候,清清淡淡,却最真诚!
3.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4.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5.是英雄,敢学武松赤手降活虎;是记者,志在弘扬社会真正义。你是我们触摸世界的窗口,你是我们亲历事件的眼睛,因为有你,我们变得如此幸运。愿你工作顺利,出入平安,记者节快乐!
6.我蒙受国恩,历事两朝,受人厚禄,怎么可以在危难之时退缩,不就是一死吗?
7.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历事先朝,茂著劳绩。
8.情景记忆包含既往经历事件内容和其具体细节性信息。
9.朱元璋亲自为国子监制定课程科目,对监生的学业管理实行升级与学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并创立了监生历事制度。
10.凡新旧澳商,敢有仍前畜养倭奴,顺搭洋船贸易者,许当年历事之人前报严拿,处以军法;若不举,一并重治。
读音:lì
[lì]
(1)(名)经历;经过:来~|~时半年。
(2)(形)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年|~代|~次|~届。
(3)(量)遍;一个一个地:~访各校。
(4)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阴~。
(5)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日~|天文~。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