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郎
【拼音】:zhào láng
【注音】:ㄓㄠˋㄌㄤˊ
【结构】:棹(左右结构)郎(左右结构)
【简体】:棹郎
【繁体】:棹郎
词语解释亦作'棹郎'。船夫。后因以'棹郎'指邓通。并借喻佞幸小人。
基础解释亦作/'棹郎/',亦作/'棹郎/'。船夫。后因以/'棹郎/'指邓通。并借喻佞幸小人。
引证解释⒈亦作“櫂郎”。⒉船夫。引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诗:“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謳。”宋杨万里《峡山寺竹枝词》:“峡里撑船更不行,櫂郎相语改行程。”⒊《汉书·佞幸传·邓通》:“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舩为黄头郎。引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带后穿。觉而之渐臺,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説,尊幸之,日日异。”濯,同“櫂”。后因以“櫂郎”指邓通。并借喻佞幸小人。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马子才《咏文帝》云:‘可怜一觉登天梦,不梦商巖梦櫂郎。’”
网络解释棹郎棹郎,汉语词汇,读zhàolánɡ,亦作“櫂郎”,出自《重修香山寺》。
综合释义亦作“櫂郎”。船夫。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诗:“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謳。”宋杨万里《峡山寺竹枝词》:“峡里撑船更不行,櫂郎相语改行程。”《汉书·佞幸传·邓通》:“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舩为黄头郎。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带后穿。觉而之渐臺,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説,尊幸之,日日异。”濯,同“櫂”。后因以“櫂郎”指邓通。并借喻佞幸小人。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马子才《咏文帝》云:‘可怜一觉登天梦,不梦商巖梦櫂郎。’”棹郎[zhàoláng]船夫。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诗:「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讴。」
网友释义棹郎,汉语词汇,读zhàolánɡ,亦作“櫂郎”,出自《重修香山寺》。
汉语大词典亦作“棹郎”。(1).船夫。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诗:“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讴。”宋杨万里《峡山寺竹枝词》:“峡里撑船更不行,棹郎相语改行程。”(2).《汉书·佞幸传·邓通》:“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说,尊幸之,日日异。”濯,同“棹”。后因以“棹郎”指邓通。并借喻佞幸小人。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马子才《咏文帝》云:‘可怜一觉登天梦,不梦商岩梦棹郎。’”
国语辞典船夫。
辞典修订版船夫。唐.白居易〈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诗:「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讴。」
其他释义1.亦作'棹郎'。2.船夫。3.《汉书.佞幸传.邓通》:'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说,尊幸之,日日异。'濯,同'棹'。后因以'棹郎'指邓通。并借喻佞幸小人。
读音:zhào,zhuō
[zhào]
[ zhào ]1.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2. 划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 船:棹夫(船家)。归棹。
[ zhuō ]1. 同“桌”。
读音:láng,làng
[láng]
[ lá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4.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5. 姓。
[ làng ]1. 〔屎壳郎〕“蜣螂”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