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箓
【拼音】:guǐ lù
【注音】:ㄍㄨㄟˇㄌㄨˋ
【结构】:鬼(独体结构)箓(上下结构)
【繁体】:鬼籙
词语解释1.亦作'鬼箓'。2.迷信者所谓阴间死人的名簿。3.指在鬼录﹐死亡。鬼箓[guǐlù]⒈见“鬼録”。
基础解释见“鬼録”。①迷信者所谓阴间死人的名簿。②指在鬼录﹐死亡。
引证解释⒈见“鬼録”。
网络解释鬼箓《鬼箓》是云暄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晋江文学网。
汉语大词典见“鬼录”。《汉语大词典》:鬼录 拼音:guǐlù亦作“鬼箓”。(1).迷信者所谓阴间死人的名簿。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阴欲袭许,迎汉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策曰:‘……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即催斩之,县首于市。”五代刘兼《蜀都道中》诗:“千载龟城终失守,一堆鬼录漫留名。”(2).指在鬼录,死亡。清昭梿《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过十日,皆鬼箓矣。”
其他释义1.见'鬼録'。
读音:guǐ
[guǐ]
(1)(名)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2)(名)骂人的话:烟~|讨厌~|胆小~。
(3)(形)躲躲闪闪;不光明:~头~脑|~~祟祟。
(4)(名)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心里有~。
(5)(形)恶劣;糟糕(限做定语):~天气|这~地方连棵草都不长。
(6)(形)〈口〉机灵(多指小孩儿或动物)。
(7)(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lù
[lù]
(1)(名)簿子;册子。
(2)(名)符箓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符号;是一种迷信骗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