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颜无所
【拼音】:jì yán wú suǒ
【注音】:ㄐ一ˋ一ㄢˊㄨˊㄙㄨㄛˇ
【词性】:成语。
【简体】:寄颜无所
【繁体】:寄顏無所
词语解释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寄颜无所[jìyánwúsuǒ]⒈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
引证解释⒈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引《晋书·蔡谟传》:“﹝蔡謨﹞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昔阶谬恩,蒙忝非据,尸素累积而光宠更崇,谤讟弥兴而荣进復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综合释义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寄颜无所[jìyánwúsuǒ]比喻羞愧得无地自容。《晋书.卷七七.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徨惧战灼,寄颜无所。」
汉语大词典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昔阶谬恩,蒙忝非据,尸素累积而光宠更崇,谤讟弥兴而荣进复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国语辞典比喻羞愧得无地自容。寄颜无所[jìyánwúsuǒ]⒈比喻羞愧得无地自容。引《晋书·卷七七·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之衅,徨惧战灼,寄颜无所。」成语解释寄颜无所
辞典修订版比喻羞愧得无地自容。《晋书.卷七七.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徨惧战灼,寄颜无所。」
出处《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近义词 无地自容
1.这一席话让他寄颜无所。
读音:jì
[jì]
(1)(动)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信|~钱|~包裹。
(2)(动)付托;寄托:~存|~希望于青年。
(3)(动)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食|~居。
(4)(动)认的(亲属):~父|~母|~儿|~女。
读音:yán
[yán]
(1)(名)脸;脸上的表情:容~|和~悦色|笑逐~开。
(2)(名)体面;面子:无~见人。
(3)(名)颜色:~料|五~六色。
(4)(名)姓。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suǒ
[suǒ]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