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蛉
【拼音】:bái líng
【结构】:白(独体结构)蛉(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白蛉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白蛉科,除叮人吸血外,其在中国传播内脏利什曼病。⒈俗称“白蛉子”。昆虫纲,双翅目,白蛉科。体形似蚊,但较小。黄白色或浅灰色。表面有许多长毛。雄虫吸食植物液汁;雌虫吸人、畜血液,传播黑热病、白蛉热等。
网友释义白蛉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白蛉科,除叮人吸血外,其在中国传播内脏利什曼病。此病的病原体为杜氏利什曼原虫,而白蛉为传播媒介。它是一类体小多毛的吸血昆虫,成虫体长1.5-4mm,呈灰黄色,全身密被细毛。全世界已知500多种,中国已报告近40种,重要种类有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和中华白蛉长管亚种等。
英语sandfly
其他释义俗称“白蛉子”。昆虫纲,双翅目,白蛉科。体形似蚊,但较小。黄白色或浅灰色。表面有许多长毛。雄虫吸食植物液汁;雌虫吸人、畜血液,传播黑热病、白蛉热等。
1.栖息地调查发现畜圈内墙壁缝隙等处是白蛉的栖息地。
2.利什曼病的病原体是利什曼原虫,它由白蛉等昆虫的叮咬传播。
3.在铁路以东平原地区,白蛉基本绝迹,即使有病例输入,也似无潜伏期传播的危险。
4.蜻蜓和白蛉,灯心草丛内有青蛙,两人。
5.目的:研究新疆境内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
6.黑热病是由白蛉传给人类的,它会损害包括肝和脾在内的内脏。
7.这一型中华白蛉的比例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
8.该药用于治疗致命的寄生虫病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它是由白蛉叮咬传播的。
9.利什曼病可通过白蛉传播和共用针头传播。
10.但是由于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白蛉数量相对较少(甚至是在流行地区),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数据,需要测试大量的标本。
读音:bái
[bái]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读音:líng
[líng]
1.见〔白蛉〕
2.脉翅目昆虫。如草青蛉、粉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