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豫
【拼音】:míng yù
【注音】:ㄇ一ㄥˊㄩˋ
【结构】:冥(上下结构)豫(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谓耽于逸乐。冥豫[míngyù]⒈谓耽于逸乐。
引证解释⒈谓耽于逸乐。引《易·豫》:“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王弼注:“处动豫之极,极豫尽乐,故至于冥豫成也。过豫不已,何可长乎?故必渝变然后无咎。”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穆王﹞又作《甫刑》之书以恤民,听祁招之诗而返国,可谓改过不吝,冥豫有渝矣,亦贤矣哉。”
网络解释冥豫谓耽于逸乐。《易·豫》:“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王弼注:“处动豫之极,极豫尽乐,故至于冥豫成也。过豫不已,何可长乎?故必渝变然后无咎。”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穆王﹞又作《甫刑》之书以恤民,听祁招之诗而返国,可谓改过不吝,冥豫有渝矣,亦贤矣哉。”
综合释义谓耽于逸乐。《易·豫》:“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王弼注:“处动豫之极,极豫尽乐,故至于冥豫成也。过豫不已,何可长乎?故必渝变然后无咎。”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穆王﹞又作《甫刑》之书以恤民,听祁招之诗而返国,可谓改过不吝,冥豫有渝矣,亦贤矣哉。”冥豫[míngyù]'谓耽于逸乐。《易·豫》:“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王弼注:“处动豫之极,极豫尽乐,故至于冥豫成也。过豫不已,何可长乎?故必渝变然后无咎。”
汉语大词典谓耽于逸乐。《易·豫》:“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王弼注:“处动豫之极,极豫尽乐,故至于冥豫成也。过豫不已,何可长乎?故必渝变然后无咎。”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穆王﹞又作《甫刑》之书以恤民,听祁招之诗而返国,可谓改过不吝,冥豫有渝矣,亦贤矣哉。”
其他释义1.谓耽于逸乐。
读音:míng
[míng]
(1)(形昏暗:幽~|晦~。
(2)(形)深奥;深沉:~思|~想。
(3)(形)糊涂;愚昧:~顽。
(4)(名)迷信的人称人死以后进入的世界;阴间:~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