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知
【拼音】:rǔ zhī
【注音】:ㄖㄨˇㄓ
【结构】:辱(上下结构)知(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辱知[rǔzhī]⒈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
引证解释⒈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引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
网络解释辱知辱知(rǔzhī)
综合释义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
网友释义辱知(rǔzhī)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
汉语大词典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门人陇西李汉,辱知最厚且亲。”
其他释义1.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
1.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2.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3.“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
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0.人天合一,虚心实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读音:rǔ
[rǔ]
(1)(名)耻辱:羞~|屈~。
(2)(动)使受耻辱;侮辱:~骂|丧权~国。
(3)(动)玷辱:~没|~命。
(4)〈书〉谦辞;表示承蒙:~临|~承指教。
读音:zhī,zhì
[zhī]
[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zhì ]1. 古同“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