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萝
【拼音】:shí luó
【注音】:ㄕˊㄌㄨㄛˊ
【结构】:莳(上下结构)萝(上下结构)
【简体】:莳萝
【繁体】:蒔蘿
词语解释莳萝shíluó。(1)伞形科草本植物(Anethumgraveolens),羽状复叶,花黄色,叶和种子具香味,用于泡菜和其它食物的调味。莳萝[shíluó]⒈伞形科草本植物(Anethumgraveolens),羽状复叶,花黄色,叶和种子具香味,用于泡菜和其它食物的调味。英dill;
基础解释伞形科草本植物(Anethumgraveolens),羽状复叶,花黄色,叶和种子具香味,用于泡菜和其它食物的调味
引证解释⒈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花小形,黄色,果实椭圆形。用以调味,亦可入药。引《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分明恶草蒔萝,也甚名花登架去。”
网络解释莳萝莳萝(AnethumgraveolensL.),又称土茴香。为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莳萝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2n=2x=22。原产地中海沿岸。欧美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华南地区有少量栽培。叶轮生,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线状。伞形花序,花淡黄,无花被。双悬果棕黄色,无剌毛,椭圆扁平状。菜用莳萝出苗后30~40天采收,食幼苗或嫩叶。作调味品则在抽薹开花后采收。生长期短可与根菜和瓜类作物间套作。绿叶中含有莳萝精油0.15%、果实中含3%~4%,精油主要成分是藏茴香酮、柠檬萜、水芹萜。
综合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花小形,黄色,果实椭圆形。用以调味,亦可入药。《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分明恶草蒔萝,也甚名花登架去。”
汉语大词典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花小形,黄色,果实椭圆形。用以调味,亦可入药。《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分明恶草莳萝,也甚名花登架去。”
国语辞典植物名。繖形科前胡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约二、三尺。叶为羽状的丝裂片,夏开黄色花,茎叶为我国的传统香料。果实呈椭圆形,黑褐色,气味芳辛,无毒。主治小儿气胀、健脾、开胃气、壮筋骨等。莳萝[shíluó]⒈植物名。繖形科前胡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约二、三尺。叶为羽状的丝裂片,夏开黄色花,茎叶为我国的传统香料。果实呈椭圆形,黑褐色,气味芳辛,无毒。主治小儿气胀、健脾、开胃气、壮筋骨等。
辞典修订版植物名。繖形科前胡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约二、三尺。叶为羽状的丝裂片,夏开黄色花,茎叶为我国的传统香料。果实呈椭圆形,黑褐色,气味芳辛,无毒。主治小儿气胀、健脾、开胃气、壮筋骨等。也称为「小茴香」。
其他释义又称“土茴香”。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强烈香味。叶羽状分裂。夏季开小黄花。原产欧洲南部,中国东北、甘肃、广东等地有栽培。嫩茎叶可作蔬菜。果实可提取芳香油,入药有驱风、健胃、散瘀等作用。
1.黄瓜丁用厨房餐巾纸抹干水份,和莳萝一起加入酸奶中。
2.希腊菜肴使用了一些香料多于其他地中海菜做的事:牛至,薄荷,大蒜,洋葱,莳萝和月桂叶湾。
3.莳萝,欧芹和水芹作为餐食的一部分是要用叉食用的。
4.香草种类也相当丰富,如鼠尾草、莳萝、迷迭香、细叶芹、百里香和罗勒。
5.把莳萝洒在黄瓜片上,来做三明治添料。
6.另一份是煎鸭润糜羔搭希腊葡萄,红洋葱,莳萝及八角茴香晶。
7.芬芳的、线状的莳萝植物的树叶,用作调味品。
8.在碗中加入莳萝和白葡萄酒,混合,涂在鱼块的表面。
9.加入意大利熏火腿,菠菜和莳萝,搅拌混合。
10.沙拉将豌豆苗、松柳苗、玉米笋、黄瓜花、手指胡萝卜、紫萝卜、皱叶甘蓝、圣女果、白芦笋、莳萝、混合,淋少许油醋汁即可。
读音:shì,shí
[shí]
[ shì ]1. 移植:莳田。
2. 栽种:莳花。
[ shí ]1. 〔莳萝〕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可做香料,亦称“小茴香”。
2. (蒔)
读音:luó
[luó]
(名)通常指能爬蔓的植物: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