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
【拼音】:sū tái
【注音】:ㄙㄨㄊㄞˊ
【结构】:苏(上下结构)台(上下结构)
【繁体】:蘇臺
词语解释1.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2.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苏台[sūtái]⒈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⒉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
基础解释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
引证解释⒈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引唐王勃《乾元殿颂》:“风寒碣馆,露惨苏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宋人绝句》:“行人悵望苏臺柳,曾与吴王扫落花。”⒉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参见“姑苏臺”。引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苏有姑苏臺,故苏州谓之苏臺。”清赵翼《到家正值山茶花盛开》诗:“寻春步屐遍苏臺,带得餘香转櫂回。”陈去病《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浙江潮猛苏臺烬,意向吴淞江口行。”
网络解释苏台苏台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姑苏台。
综合释义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唐王勃《乾元殿颂》:“风寒碣馆,露惨苏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宋人绝句》:“行人悵望苏臺柳,曾与吴王扫落花。”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苏有姑苏臺,故苏州谓之苏臺。”清赵翼《到家正值山茶花盛开》诗:“寻春步屐遍苏臺,带得餘香转櫂回。”陈去病《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浙江潮猛苏臺烬,意向吴淞江口行。”参见“姑苏臺”。苏台[sūtái]
汉语大词典(1).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唐王勃《乾元殿颂》:“风寒碣馆,露惨苏台。”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宋人绝句》:“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2).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苏有姑苏台,故苏州谓之苏台。”清赵翼《到家正值山茶花盛开》诗:“寻春步屐遍苏台,带得馀香转棹回。”陈去病《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浙江潮猛苏台烬,意向吴淞江口行。”参见“姑苏台”。
1.当日西施遨游、蹀廊闲步、采香幽径、斗鸡山坡,清歌妙舞馆娃宫中,醉月吟风姑苏台畔,不可说恩不深,不可说不知心。
2.在漠北地区,设乌里雅苏台将军掌管喀尔喀及唐努乌梁海,后又设库伦办事大臣。
3.银装素裹的皑皑戈壁,一条巨大的白蟒蜿蜒直奔塞尔乌苏,那里是蒙古的交通枢纽,东西连接京城和乌里雅苏台,向北则可直通库伦和恰克图。
4.本文通过对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中的额勒苏台嘎查察哈尔蒙古人的研究,力图反映镶黄旗与其他生态地域的蒙古族牧民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存状态。
5.概述江苏台广电城演播厅群灯光监控系统的设计,提出“调光系统监控与图像监控”新的设计理念。
6.当初,吴王夫差宠幸一个妃子,名曰西施,日逐在百花洲、锦帆泾、姑苏台,流连玩赏。
7.于是没有听从伍子胥的谏阻,将这两棵神木用在了建姑苏台上。
8.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欧阳炯
9.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空城。
10.苏台德的德意志人如他们所愿重归于德国治下。
读音:sū
[sū]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读音:tái,tāi
[tái]
[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