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辟
【拼音】:xī pì
【结构】:翕(上下结构)辟(左右结构)
【繁体】:翕闢
【拼音】:xī pì
词语解释1.开合,启闭。语出《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翕辟[xīpì]⒈开合,启闭。语出《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引证解释⒈开合,启闭。引语出《易·繫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闢,是以广生焉。”唐宋昱《樟亭观涛》诗:“翕闢乾坤异,盈虚日月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闢,不知何词。”
网络解释翕辟翕辟,xīpìㄒㄧㄆㄧˋ
网友释义翕辟,读音为xīpì,汉语词语,意思是开合,启闭。在《易·系辞上》《樟亭观涛》等中均有记载。
汉语大词典开合,启闭。语出《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唐宋昱《樟亭观涛》诗:“翕辟乾坤异,盈虚日月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国语辞典一开一合的样子。翕辟[xìpì]⒈一开一合的样子。引《聊斋志异·卷四·促织》:「巫从傍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
读音:xī
[xī]
(1)(形)和顺。
(2)(动)收敛:~张。
读音:bì,pī,pì
[pì]
[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 pì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 pī ][辟头](pī tóu)同“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