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芜
【拼音】:píng wú
【注音】:ㄆ一ㄥˊㄨˊ
【结构】:平(独体结构)芜(上下结构)
【简体】:平芜
【繁体】:平蕪
词语解释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平芜[píngwú]⒈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引证解释⒈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引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唐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明许承钦《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清龚自珍《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郭沫若《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网络解释平芜平芜,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唐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明许承钦《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清龚自珍《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郭沫若《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平芜[píngwú]杂草繁茂的平原。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明.陈子龙〈谒金门.莺啼处〉词:「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网友释义平芜,汉语词语,拼音为píngwú,指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出自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汉语大词典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唐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复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明许承钦《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清龚自珍《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觌瑶草。”郭沫若《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国语辞典杂草繁茂的平原。平芜[píngwú]⒈杂草繁茂的平原。引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明·陈子龙〈谒金门·莺啼处〉词:「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辞典修订版杂草繁茂的平原。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明.陈子龙〈谒金门.莺啼处〉词:「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其他释义1.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1.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
4.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5.春尽绿莎迷辇道,雨多苍荠上宫墙。遥知汴水东流畔,更有平芜与夕阳。
6.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在官常梦想,为客始经过。
7.听渔樵同话旧日繁华攒入怀,平芜尽处行人长行远隔青山,陈事多参商不念衣上酒痕犹未干,生如蝴蝶庄周梦东风一顾平生欢。乘物游心
8.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欧阳修
9.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黄公度
10.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fresh果果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wú
[wú]
(1)〈书〉
(2)(形)草长得多而乱。
(3)(名)乱草丛生的地方。
(4)(形)比喻杂乱(多指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