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之士
【拼音】:yǒu shí zhī shì
【注音】:一ㄡˇㄕˊㄓㄕˋ
【词性】:名词、成语。
【简体】:有识之士
【繁体】:有識之士
词语解释指具有才能和远见的人。⒈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综合释义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宋·苏轼《朝辞赴定州状》
网友释义有识之士,发音yǒushízhīshì,解释: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国语辞典有见识的人。有识之士[yǒushìzhīshì]⒈有见识的人。引《后汉书·卷一〇·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何氏倾没汉祚焉。」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成语解释有识之士
辞典修订版有见识的人。《后汉书.卷一零.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何氏倾没汉祚焉。」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辞典简编版有见识的人。 【造句】这次的假股票意外,全赖有识之士预先防范,才未使股市受影响。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有见识的人。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纪: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何氏倾没汉祚焉。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英语a man of insighta person with breadth of visiona scholarfar-sighted personage
法语homme clairvoyant, de perspicacité
其他释义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1.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许多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忧心忡忡。
2.在那腥风血雨的黑暗中,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3.成功之士,通常心高而气不傲;有识之士,则努力摆脱心高气傲;只有无知之人,才以为心高气傲是什么特殊气质。
4.酷吏成也好,败也罢,丰富的历史教训,斑斑可考;然其留害遗毒之深,不可小觑,有识之士,当思过半矣。
5.他为此曾躬行节俭,省灭诸用,勤于政事,又启用龚胜、鲍寅、孙宝等有识之士,颁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试图抑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
6.面对列强的野蛮侵略与文化掠夺,大量华邮珍品和文物史料流失,不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步入邮坛。
7.在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在世界所有向往社会主义的有识之士的心目中,无不期望苏联早日取得一个又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可企及的伟大成就,无不期望苏联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
8.浑源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蓄势待发,前景广阔,是国内外有识之士施展才华,投资创业的理想天地。
9.人类环境日益恶劣,资源能源日益短缺,气候变化越发异常,地质灾害变的频繁,地球正在逐年变暖,低碳需要养成习惯,有识之士一起呼唤,世界需要鸟语花香。
10.为此陈三立多方结交有识之士,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皮锡瑞、熊希龄等一时齐聚湖南。
读音:yǒu,yòu
[yǒu]
[ yǒu ]1.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 yòu ]1.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读音:shí,zhì
[shí]
[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shì
[shì]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