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
【拼音】:zá yán
【注音】:ㄗㄚˊ一ㄢˊ
【结构】:杂(上下结构)言(独体结构)
【简体】:杂言
【繁体】:雜言
词语解释1.杂谈。汉刘向《说苑》有《杂言》篇。2.不纯正的言论。3.即杂言诗。杂言[záyán]⒈杂谈。汉刘向《说苑》有《杂言》篇。⒉不纯正的言论。⒊即杂言诗。
基础解释杂谈。汉刘向《说苑》有《杂言》篇。不纯正的言论。即杂言诗。
引证解释⒈杂谈。引晋陶潜《归田园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⒉不纯正的言论。引元吴海《书祸》:“所以多者,皆诸子百氏,外家杂言,异端邪説。”⒊即杂言诗。参见“杂言诗”。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至於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上》:“余歷考汉、魏、六朝、唐人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近体、排律、絶句,乐府皆备有之。”
网络解释杂言杂言,读音záyá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不纯正的言论。
综合释义杂谈。晋陶潜《归田园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不纯正的言论。元吴海《书祸》:“所以多者,皆诸子百氏,外家杂言,异端邪説。”即杂言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至於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上》:“余歷考汉、魏、六朝、唐人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近体、排律、絶句,乐府皆备有之。”参见“杂言诗”。杂言[záyán]杂谈、漫谈。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网友释义杂言,读音záyá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不纯正的言论。
汉语大词典(1).杂谈。晋陶潜《归田园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2).不纯正的言论。元吴海《书祸》:“所以多者,皆诸子百氏,外家杂言,异端邪说。”(3).即杂言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上》:“余历考汉、魏、六朝、唐人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近体、排律、绝句,乐府皆备有之。”参见“杂言诗”。
国语辞典杂谈、漫谈。杂言[záyán]⒈杂谈、漫谈。引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辞典修订版杂谈、漫谈。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其他释义1.杂谈。汉刘向《说苑》有《杂言》篇。2.不纯正的言论。3.即杂言诗。
1.文学史研究者一般都视句句韵变隔句韵为中古七言体式转型的标志,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七古在杂言诗催化之下由句句韵变为隔句韵的背景和原因。
2.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
3.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4.而五言联如“醉里有独觉,梦中无杂言”、“宠辱能几何,悲欢浩无垠”、“棋局消长夏,樽酒乐余春”,写得大气磅礴,真可谓大有大模样。
5.他创作现代格律诗52首,分齐言体和杂言体两大类。
6.有塞耳机的习惯,对一些杂言,听而不闻.
7.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www.chazidian.com/zj-387301/造句
8.为方正县立碑砸碑拆碑事杂言一首。
9.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387301/造句)
读音:zá
[zá]
(1)(形)多种多样的;混杂的。
(2)(动)混合在一起;搀杂。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