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
【拼音】:páo gē
【注音】:ㄆㄠˊㄍㄜ
【结构】:袍(左右结构)哥(上下结构)
【简体】:袍哥
【繁体】:袍哥
词语解释袍哥páogē。(1)旧时西南各省的一种反动帮会的成员,也指这种反动帮会组织。袍哥[páogē]⒈旧时西南各省的一种反动帮会的成员,也指这种反动帮会组织。英areactionaryganginsouth-westChinabeforeliberation;
基础解释旧时西南各省的一种反动帮会的成员,也指这种反动帮会组织。
引证解释⒈旧时活动于西南各省的帮会名。成员多数为城乡流氓无产者,成分复杂。引粟戡时《湘路案》:“据彼等云,四川准备已甚充足,以袍哥、棒客为基础,人数众多,遍布全川。”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二:“我的大哥在四川哥老会中有相当地位……通过他的介绍,我就算入了袍哥。”⒉指袍哥帮会成员。引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据说,袍哥刀客身上,纵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戳上几十个鲜红窟窿,倒不算什么,惟有被王法打了,不但辱没祖宗,就死了,也没脸变鬼。”沙汀《困兽记》十六:“多数本地客人,他同他们一般也都毫无交情可言。他们不是袍哥,就是粮户。”
网络解释袍哥袍哥:四川哥老会的称呼
综合释义旧时活动于西南各省的帮会名。成员多数为城乡流氓无产者,成分复杂。粟戡时《湘路案》:“据彼等云,四川准备已甚充足,以袍哥、棒客为基础,人数众多,遍布全川。”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二:“我的大哥在四川哥老会中有相当地位……通过他的介绍,我就算入了袍哥。”指袍哥帮会成员。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据说,袍哥刀客身上,纵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戳上几十个鲜红窟窿,倒不算什么,惟有被王法打了,不但辱没祖宗,就死了,也没脸变鬼。”沙汀《困兽记》十六:“多数本地客人,他同他们一般也都毫无交情可言。他们不是袍哥,就是粮户。”
国语辞典旧时西南各省称帮会人物或帮会组织为「袍哥」。袍哥[páogē]⒈旧时西南各省称帮会人物或帮会组织为「袍哥」。
其他释义1.旧时活动于西南各省的帮会名。成员多数为城乡流氓无产者,成分复杂。2.指袍哥帮会成员。
1.不过,为清王朝敲响了丧钟的四川保路运动,袍哥厥功甚伟。
2.余东风,袍哥义气比盘口更长命。袍哥造句。
3.那些仁、义、礼三堂袍哥的首领们经常利用赌场大捞油水,输打赢要,估吃霸赊,抓拿骗吃,无所不为。
4.就是兄弟之间“讲豪侠、重义气、急人之急”,甚至可以到“汗衫大伙穿,婆娘大伙睡”的所谓袍哥义气。
5.附近的羊角井,智字号袍哥充斥其间的半边场,镇西关南北的银果乡、青冈乡和歇马镇,跟龙水河流域一样,都曾是龙族的传统领地。
6.在四川,有位十四岁出头的淳朴少年在读了胜利的号外之后,悄悄的来到当地林记支部门前,冒着被哥老会的袍哥们责备的危险,领了一份林记的招人简章。
7.袍哥会势力也算不小,头排大哥发话出去,几个挂名士绅俗称绅夹皮的立刻就从大老远请来了个当代有名的道士、宿土派的地师,号称‘观天居士’的风水名士。
8.在庆元这四面环山的蛮夷之地,一位刀山血海中厮杀出来,讲究三刀六洞的大袍哥搞什么与国际接轨,简直能让人笑掉大牙。
9.哪怕来者身负重案逃亡江湖,有仇家追杀,以及穷愁潦倒,都可以得到庇护,这也是袍哥的仁义表现。
读音:páo
[páo]
(名)(~子、~儿)中式的长衣服:皮~子|~罩儿。
读音:gē
[gē]
(1)(名)哥哥:大~|二~。
(2)(名)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表~。
(3)(名)称呼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含亲热意):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