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射
【拼音】:hào shè
【注音】:ㄏㄠˋㄕㄜˋ
【结构】:耗(左右结构)射(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损耗败坏。耗费﹐开支。
基础解释见/'耗斁/',损耗败坏。
引证解释⒈见“耗斁”。
汉语大词典见“耗斁”。《汉语大词典》:耗斁 拼音:hàodù(1).损耗败坏。《诗·大雅·云汉》:“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郑玄笺:“斁,败也。”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中州耗斁,无世无之。”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祀》引《诗》作“耗射”。陈奂《诗毛氏传疏》谓“古射、斁通。其字作斁,其义毛当训厌也。”(2).耗费,开支。《新唐书·沈既济传》:“臣计天下财赋耗斁大者唯二事:一兵资,二官俸。”
其他释义1.见'耗斁'。
读音:hào
[hào]
(1)(动)减损;消耗:点灯~油|锅里的水快~干了。
(2)(动)〈方〉拖延:你别~着了;快走吧。
(3)(名)坏的音信或消息:噩~|死~|音~。
读音:shè
[shè]
[ shè ]1. 放箭:射箭。后羿射日。
2.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
3.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
4. 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
5. 有所指:暗射。影射。
[ yè ]1. 〔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2. 〔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 yì ]1. 〔无射〕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