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句
【拼音】:dǎo jù
【注音】:ㄉㄠˇㄐㄨˋ
【结构】:倒(左右结构)句(半包围结构)
【简体】:倒句
【繁体】:倒句
词语解释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倒句[dǎojù]⒈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
引证解释⒈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引杜甫《望岳》诗“盪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清仇兆鳌注:“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盪胸由於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眥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倒句例》:“诗人之词必用韵,故倒句尤多。《桑柔篇》:‘大风有隧,有空大谷。’言大风则有隧矣,大谷则有空矣。今作‘有空大谷’,乃倒句也……《史记·乐毅传》:‘蓟丘之植,植於汶篁。’索隐曰:‘蓟丘,燕所都之地也。言燕之蓟丘所植,皆植齐王汶上之竹也。’按:此亦倒句;若顺言之,当云‘汶篁之植,植於蓟丘’耳。”清俞樾《上下文同字异义例》:“‘已兹酒,惟天降命,’此二句乃倒句,犹言‘惟天降命止此酒’。”
网络解释倒句倒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ǎojù,是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
综合释义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杜甫《望岳》诗“盪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清仇兆鳌注:“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盪胸由於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眥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倒句例》:“诗人之词必用韵,故倒句尤多。《桑柔篇》:‘大风有隧,有空大谷。’言大风则有隧矣,大谷则有空矣。今作‘有空大谷’,乃倒句也……《史记·乐毅传》:‘蓟丘之植,植於汶篁。’索隐曰:‘蓟丘,燕所都之地也。言燕之蓟丘所植,皆植齐王汶上之竹也。’按:此亦倒句;若顺言之,当云‘汶篁之植,植於蓟丘’耳。”清俞樾《上下文同字异义例》:“‘已兹酒,惟天降命,’此二句乃倒句,犹言‘惟天降命止此酒’。”文法结构不依照通常的次序,形成文法成分先后颠倒的句型。也称为「倒装句」。
汉语大词典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杜甫《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清仇兆鳌注:“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荡胸由于曾云之生,上二字因下;决眦而见归鸟入处,下三字因上。上因下者,倒句也;下因上者,顺句也。”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倒句例》:“诗人之词必用韵,故倒句尤多。《桑柔篇》:‘大风有隧,有空大谷。’言大风则有隧矣,大谷则有空矣。今作‘有空大谷’,乃倒句也……《史记·乐毅传》:‘蓟丘之植,植于汶篁。’索隐曰:‘蓟丘,燕所都之地也。言燕之蓟丘所植,皆植齐王汶上之竹也。’按:此亦倒句;若顺言之,当云‘汶篁之植,植于蓟丘’耳。”清俞樾《上下文同字异义例》:“‘已兹酒,惟天降命,’此二句乃倒句,犹言‘惟天降命止此酒’。”
国语辞典文法结构不依照通常的次序,形成文法成分先后颠倒的句型。倒句[dàojù]⒈文法结构不依照通常的次序,形成文法成分先后颠倒的句型。
辞典修订版文法结构不依照通常的次序,形成文法成分先后颠倒的句型。也称为「倒装句」。
其他解释造句之文法顺序,与常例颠倒者。
其他释义1.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
读音:dǎo,dào
[dǎo]
[ dǎo ]1.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2.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 dào ]1.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2.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
3. 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
4. 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
5. 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读音:jù,gōu
[jù]
[ jù ]1.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2. 〔句读(dòu)〕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3.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háng)。
[ gōu ]1.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