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意
【拼音】:zhū yì
【注音】:ㄓㄨ一ˋ
【结构】:诛(左右结构)意(上下结构)
【简体】:诛意
【繁体】:誅意
词语解释犹诛心。诛意[zhūyì]⒈犹诛心。
引证解释⒈犹诛心。引《后汉书·霍谞传》:“諝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公羊传》﹞又曰: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杀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春秋》有诛意之法,是不可纵也。”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始吾以谓本隐之显者,观象繫辞以定吉凶而已,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
网络解释诛意诛意是指犹诛心。
综合释义犹诛心。《后汉书·霍谞传》:“諝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公羊传》﹞又曰: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杀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春秋》有诛意之法,是不可纵也。”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始吾以谓本隐之显者,观象繫辞以定吉凶而已,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诛意[zhūyì]不论事实,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参见「诛心之论」条。《后汉书.卷四八.霍諝传》:「諝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汉语大词典犹诛心。《后汉书·霍谞传》:“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公羊传》﹞又曰: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杀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春秋》有诛意之法,是不可纵也。”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始吾以谓本隐之显者,观象系辞以定吉凶而已,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
国语辞典不论事实,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参见「诛心之论」条。诛意[zhūyì]⒈不论事实,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参见「诛心之论」条。引《后汉书·卷四八·霍谞传》:「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辞典修订版不论事实,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参见「诛心之论」条。《后汉书.卷四八.霍諝传》:「諝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其他释义1.犹诛心。
1.罪不容诛中的诛,意思是把罪人杀死。
读音:zhū
[zhū]
(1)(动)〈书〉杀(有罪的人):~戮|伏~|罪不容~。
(2)(动)〈书〉谴责处罚:口~笔伐|天~地灭。
读音:yì
[yì]
(1)(名)意思:同~|来~|词不达~。
(2)(名)心意;愿望:中~|任~。
(3)(动)意料;料想:~外|出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