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诞不拘
【拼音】:fàng dàn bù jū
【注音】:ㄈㄤˋㄉㄢˋㄅㄨˋㄐㄨ
【词性】:成语。
【繁体】:放誕不拘
词语解释见“放荡不羁”。放诞不拘[fàngdànbùjū]⒈见“放荡不羁”。
基础解释见“[[放荡不羁]]”。
引证解释⒈见“放荡不羈”。⒈见“放荡不羈”。成语解释放诞不拘
汉语大词典见“放荡不羁”。《汉语大词典》:放荡不羁(放荡不羁) 拼音:fàngdàngbùjī行为放任,无所约束。《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灿若﹞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他也曾约束了一个短短的时期……但过去那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不时又诱惑地在他脑海中出现。”亦作“放诞不拘”、“放诞不羁”。《太平广记》卷二一○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濛》:“王濛字仲祖,晋阳人,放诞不羁。书比廙翼,丹青甚妙。”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韩退处士,绛州人,放诞不拘,浪迹秦晋间,以诗自名。”《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这赤龙子年纪最小,却也最放诞不羁的。”
出处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韩退处士,绛州人,放诞不拘,浪迹秦晋间,以诗自名。”
其他释义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荡不羁”。
1.阮咸崇尚叔父阮籍,那自然为人放诞不拘礼法。
读音:fàng
[fàng]
(1)(动)解脱约束:释~。
(2)(动)任意;随便:~任。
(3)(动)发出:~光。
(4)(动)扩展:~大。
(5)(动)搁;置:~在桌子上。
(6)(动)古指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流~。
读音:dàn
[dàn]
(1)(动)出生:~生。
(2)(形)荒唐、不合情理:怪~。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jū,gōu
[jū]
[ jū ]1.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2. 限,限制:拘束。拘谨。不拘小节。
3. 固执,不变通:拘泥。拘礼。拘迂。
[ gōu ]1. 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