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迹状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迹状

迹状

【拼音】:jì zhuàng

【注音】:ㄐ一ˋㄓㄨㄤˋ

【结构】:迹(半包围结构)状(左右结构)

【繁体】:蹟狀

解释

词语解释1.亦作'迹状'。亦作'迹状'。2.行迹,迹象。

基础解释亦作/'迹状/'。亦作/'迹状/'。行迹,迹象。

引证解释⒈亦作“跡状”。亦作“蹟状”。行迹,迹象。引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时禁中失火……涓因歷壖囿,按据迹状,乃上直中官遗火所致也。”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出处本末,迹状甚明。”宋洪迈《夷坚丁志·玉女喜神术》:“县令考其跡状,曰:‘某所行盖玉女喜神术也。’”宋洪迈《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然以官不显,又无蹟状,故州县不肯上其事,祠竟不克立。”清梁章鉅《归田琐记·鳌拜》:“今朕备稽事实,蹟状显然。”

网络解释迹状迹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zhuàng,是指行迹,迹象。

综合释义亦作“跡状”。亦作“蹟状”。行迹,迹象。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时禁中失火……涓因歷壖囿,按据迹状,乃上直中官遗火所致也。”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出处本末,迹状甚明。”宋洪迈《夷坚丁志·玉女喜神术》:“县令考其跡状,曰:‘某所行盖玉女喜神术也。’”宋洪迈《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然以官不显,又无蹟状,故州县不肯上其事,祠竟不克立。”清梁章鉅《归田琐记·鳌拜》:“今朕备稽事实,蹟状显然。”

汉语大词典亦作“迹状”。亦作“迹状”。行迹,迹象。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时禁中失火……涓因历壖囿,按据迹状,乃上直中官遗火所致也。”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出处本末,迹状甚明。”宋洪迈《夷坚丁志·玉女喜神术》:“县令考其迹状,曰:‘某所行盖玉女喜神术也。’”宋洪迈《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然以官不显,又无迹状,故州县不肯上其事,祠竟不克立。”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今朕备稽事实,迹状显然。”

字义分解

读音:jì

[jì]

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血~。笔~。踪~。

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陈~。事~。史~。

3.形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读音:zhuàng

[zhuàng]

(1)(动)形态:~态|奇形怪~。

(2)(名)情况:~况|病~。

(3)(动)陈述或描摹:~语|~其事。

(4)(名)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纸|~子|行~。

(5)(名)褒奖、委任等文件:奖~|委任~。

迹状相关成语

迹状相关词语

上一个:迹象

下一个:迹地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