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陂
【拼音】:wú bēi
【繁体】:無陂
词语解释⒈ 没有邪曲。无陂[wúbēi]⒈没有邪曲。
基础解释没有邪曲。
引证解释⒈ 没有邪曲。引:《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孔传:“陂,不正。”⒉ 不倾仄。引:《文选·左思<魏都赋>》:“筑曾宫以迴匝,此冈隒而无陂。”张载注:“陂,倾也。”⒈没有邪曲。引《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孔传:“陂,不正。”⒉不倾仄。引《文选·左思<魏都赋>》:“筑曾宫以迴匝,此冈隒而无陂。”张载注:“陂,倾也。”
综合释义没有邪曲。《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孔传:“陂,不正。”不倾仄。《文选·左思<魏都赋>》:“筑曾宫以迴匝,此冈隒而无陂。”张载注:“陂,倾也。”
汉语大词典没有邪曲。《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孔传:“陂,不正。”不倾仄。《文选·左思〈魏都赋〉》:“筑曾宫以回匝,此冈隒而无陂。”张载注:“陂,倾也。”
其他释义1.没有邪曲。
1.唐贞观十六年,改名遵义,名称取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2.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3.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反无侧,王道正直。【https://www.chazidian.com/zj-18054/造句】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bēi,pí,pō
[bēi]
[ bēi ]1. 池塘:陂塘。陂池。千顷之陂。
2. 水边,水岸:东海之陂。
3. 山坡,斜坡:“陂南陂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
[ pí ]1. [黄陂]地名,在湖北省武汉。
[ pō ]1. [陂陀](—tuó)倾斜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