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鲭
【拼音】:qiū qīng
【繁体】:秋鯖
词语解释⒈ 见“秋鲊”。
基础解释见/'秋鲊/',仲秋制作的腌鱼。
引证解释⒈ 见“秋鮓”。
汉语大词典见“秋鲊”。《汉语大词典》:秋鲊(秋鲊) 拼音:qiūzhǎ仲秋制作的腌鱼。元好问《中州集·郭录事用中》引晋张华《博物志》:“西羌仲秋日,取鲤子,不去鳞,破腹,以赤秫米饭盐醋合糁之,逾月则熟,谓之秋鲊。”按,《太平御览》卷八六二引作“秋鲭”。
其他释义1.见'秋鲊'。
读音:qiū
[qiū]
(1)(名)秋季:深~|~风|~雨。
(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
(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
(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
读音:qīng,zhēng
[qīng]
[ qīng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鲈形目。体呈梭型,侧扁。头尖口大,密生小齿,鳞圆细小。背鳍有前后两个,背部青绿,有波浪状花纹。腹部银白。主依嗅觉找寻食物。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性鱼类。 △青花鱼
[ zhēng ]鱼跟肉合在一起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