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上口
【拼音】:lǎng lǎng shàng kǒu
【简体】:朗朗上口
【繁体】:朗朗上口
词语解释⒈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朗朗上口[lǎnglǎngshàngkǒu]⒈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引证解释⒈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引:老舍《赵子曰》第八:“学生入学先读二年《易经》,《易经》念的朗朗上口,然后准其分科入系。”贺宜《<儿童文学选>序言》:“特别是有许多儿歌和歌谣,它们具有活泼自然的语言节奏、音乐色彩,读起来朗朗上口。”⒈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引老舍《赵子曰》第八:“学生入学先读二年《易经》,《易经》念的朗朗上口,然后准其分科入系。”贺宜《<儿童文学选>序言》:“特别是有许多儿歌和歌谣,它们具有活泼自然的语言节奏、音乐色彩,读起来朗朗上口。”
网友释义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汉语大词典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老舍《赵子曰》第八:“学生入学先读二年《易经》,《易经》念的朗朗上口,然后准其分科入系。”贺宜《〈儿童文学选〉序言》:“特别是有许多儿歌和歌谣,它们具有活泼自然的语言节奏、音乐色彩,读起来朗朗上口。”
国语辞典⒈ 诵读熟练,能顺口念出来。例: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浅显易懂,当时的老人或小孩大多能朗朗上口。」朗朗上口[lǎnglǎngshàngkǒu]⒈诵读熟练,能顺口念出来。例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浅显易懂,当时的老人或小孩大多能朗朗上口。」英语toflowrightoffthetongue(oflyricsorpoetry),torecitewithease,catchy(ofasong)成语解释朗朗上口
辞典修订版诵读熟练,能顺口念出来,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浅显易懂,当时的老人或小孩大多能朗朗上口。」
辞典简编版诵读熟练,能顺口念出来。 【造句】这首五言绝句浅显易懂,无论老幼多能朗朗上口。
出处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英语catchy
其他释义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1.他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不知是谁编的歌词,以方言唱起来颇为压韵,朗朗上口,故事生动,但其中有不少颇为暧昧的黄段子,带着些乡野的粗鲁和豪迈。
2.节目语言通俗易懂,都是老百姓的大白话,但又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深受村民喜爱。
3.老楞是村里识字最多的人,前些天乡里来宣传计划生育的戏词由他一手操办,自编自导自演,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4.诚然,李院长编著的《弟子铭》不仅合辙押韵、平仄相谐,而且朗朗上口,清晰明了,青少年不用解释也可以明晰含义。
5.比他小个三岁的李白,曾写过一首不亚于“一片冰心”的送别诗,即朗朗上口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书是美味的佳肴,让人大快朵颐,语文书是动听的音乐,让人赏心悦目;书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书是简单的歌谱,让人朗朗上口;语文书是精干的教员,让人学识渊博。
7.雪花飘飘,寒风阵阵,我细细地聆听着寒风谱写成的有声有色的乐谱,为雪花的舞步增添一些光彩。寒风真像一位默默为雪花服务的人。过了一会儿,又为雪花写了一篇朗朗上口的诗歌,一会儿又为她热烈地鼓起了清脆的掌声。
8.该曲调朗朗上口,一时间受到了区队职工的欢迎并传唱开来。
9.佟吉生介绍,这些歌曲之所以广为传唱深受群众喜爱,除了歌词直白朗朗上口、旋律流畅,更重要的是融合了各个民族音乐元素,歌唱的是新疆人的故乡。
10.我国的诗词有合辙押韵的传统,特别是作为能够传唱的歌词在其偶数的句末,一般都会押在同一个韵脚上,使歌曲朗朗上口、娓娓动听。
读音:lǎng
[lǎng]
(1)(形)光线充足;明亮。
(2)(形)声音清晰响亮。
读音:lǎng
[lǎng]
(1)(形)光线充足;明亮。
(2)(形)声音清晰响亮。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