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
【拼音】:jiāng tài gōng
【注音】:ㄐ一ㄤㄊㄞˋㄍㄨㄥ
【结构】:姜(上下结构)太(独体结构)公(上下结构)
【简体】:姜太公
【繁体】:姜太公
词语解释太公望·吕尚的别名。姜太公[jiāngtàigōng]⒈太公望·吕尚的别名。
引证解释⒈太公望吕尚的别名。引汉徐干《中论·审大臣》:“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其文王乎!畋於渭水边,道遇姜太公,皤然皓首,方秉竿而钓。”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谁都知道这是姜太公的声音,岂敢不听。”
综合释义太公望吕尚的别名。汉徐干《中论·审大臣》:“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其文王乎!畋於渭水边,道遇姜太公,皤然皓首,方秉竿而钓。”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谁都知道这是姜太公的声音,岂敢不听。”姜太公[jiāngtàigōng]人名。周初贤臣吕尚。参见「吕尚」条。
汉语大词典太公望吕尚的别名。汉徐干《中论·审大臣》:“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其文王乎!畋于渭水边,道遇姜太公,皤然皓首,方秉竿而钓。”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谁都知道这是姜太公的声音,岂敢不听。”
国语辞典人名。周初贤臣吕尚。参见「吕尚」条。姜太公[jiāngtàigōng]⒈人名。周初贤臣吕尚。参见「吕尚」条。
其他释义1.太公望吕尚的别名。
1.当下各类广告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而有的商家却不做广告,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然后烧香磕头,鸣放鞭炮祭拜姜太公,再从梁上往下扔馒头,撒铜钱,俗称“抛梁”。
3.染色馒头头是道,瘦肉精神百倍,苏丹红光满面,地沟油腔滑调,三鹿奶粉饰太平,牛肉膏梁锦绣,硫磺姜太公钓鱼。健康是福,愿你守住,开心快乐。
4.我知道,不用钩儿钓鱼也许是几个世纪前由道教的姜太公首开先河的,但姜太公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在万里之遥的危地马拉用改良版的姜氏钓鱼法垂钓。
5.周成王年少即位时,管叔、蔡战作乱,淮夷背叛周朝,成王授权姜太公征伐叛民,齐国从此成为大国。
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7.是他想要从我口中获得消息,也不是我强迫他,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8.我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就是带着楚楚在城里转转,若是有人上赶子送银子给我,我还能不要怎地?
9.爱买不买,你管我标价多少呢?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懂不?
10.第一阶段自西周初叶姜太公封齐始,至春秋前中期管仲改革止。
读音:jiāng
[jiāng]
(1)(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黄色;叶子披针形;穗状花序;花冠黄绿色;通常不开花。根茎有辣味;是常用的调味品;也可以入药。
(2)(名)这种植物的根茎。
(3)姓。
读音:tài
[tài]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