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鬲
【拼音】:gān gé
【注音】:ㄍㄢㄍㄜˊ
【结构】:肝(左右结构)鬲(上中下结构)
【简体】:肝鬲
【繁体】:肝鬲
词语解释1.亦作'肝膈'。2.犹肺腑。比喻内心。
基础解释亦作/'肝膈/',见/'肝鬲/'。犹肺腑。比喻内心。
引证解释⒈亦作“肝膈”。犹肺腑。比喻内心。引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拳拳输情,陈露肝膈。”宋曾巩《寿丘山》诗:“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神清軼埃壒,趣合尽肝鬲。”宋王安石《辞仆射第二札子》:“区区所陈,备出肝膈。”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刘公﹞乃挑灯作札,罄吐肝膈。”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追怀往誥,惕然在心,为是倾泻肝鬲,以貽吾党。”
网络解释肝鬲肝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ɡānɡé,解释为肺腑。
综合释义亦作“肝膈”。犹肺腑。比喻内心。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拳拳输情,陈露肝膈。”宋曾巩《寿丘山》诗:“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神清軼埃壒,趣合尽肝鬲。”宋王安石《辞仆射第二札子》:“区区所陈,备出肝膈。”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刘公﹞乃挑灯作札,罄吐肝膈。”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追怀往誥,惕然在心,为是倾泻肝鬲,以貽吾党。”肝鬲[gāngé]即肺腑,比喻恳切。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也作「肝膈」。
汉语大词典亦作“肝膈”。犹肺腑。比喻内心。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拳拳输情,陈露肝膈。”宋曾巩《寿丘山》:“我与二三友,欢言同几席;神清轶埃壒,趣合尽肝鬲。”宋王安石《辞仆射第二札子》:“区区所陈,备出肝膈。”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刘公﹞乃挑灯作札,罄吐肝膈。”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追怀往诰,惕然在心,为是倾泻肝鬲,以贻吾党。”
国语辞典即肺腑,比喻恳切。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也作「肝膈」。
读音:gān
[gān]
(名)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癌|~风|~气|~素|~炎|~脏|~功能。
读音:gé,lì
[gé]
[ gé ]1. 〔鬲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
[ lì ]1. 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