渟涵
【拼音】:tíng hán
【注音】:ㄊ一ㄥˊㄏㄢˊ
【结构】:渟(左右结构)涵(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水泽。水积聚。渟涵[tínghán]⒈水泽。⒉水积聚。
引证解释⒈水泽。引元柳贯《过大野泽》诗:“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清唐孙华《泊舟惠山下汲泉煮茗》诗:“陟山不半里,石洼见渟涵。”⒉水积聚。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水嵌西崖足,西面阔约三丈,南北二面,渐抱而缩,然三面皆絶壁环之,无有旁竇,水渟涵其间,儼若月牙之抱魄也。”
网络解释渟涵渟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ínghán,是指水泽。
综合释义水泽。元柳贯《过大野泽》诗:“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清唐孙华《泊舟惠山下汲泉煮茗》诗:“陟山不半里,石洼见渟涵。”水积聚。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水嵌西崖足,西面阔约三丈,南北二面,渐抱而缩,然三面皆絶壁环之,无有旁竇,水渟涵其间,儼若月牙之抱魄也。”
网友释义tínghánㄊㄧㄥˊㄏㄢˊ渟涵(1).水泽。元柳贯《过大野泽》诗:“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清唐孙华《泊舟惠山下汲泉煮茗》诗:“陟山不半里,石洼见渟涵。”(2).水积聚。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水嵌西崖足,西面阔约三丈,南北二面,渐抱而缩,然三面皆绝壁环之,无有旁窦,水渟涵其间,俨若月牙之抱魄也。”
汉语大词典(1).水泽。元柳贯《过大野泽》诗:“渟涵就深广,蟠际渺西东。”清唐孙华《泊舟惠山下汲泉煮茗》诗:“陟山不半里,石洼见渟涵。”(2).水积聚。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水嵌西崖足,西面阔约三丈,南北二面,渐抱而缩,然三面皆绝壁环之,无有旁窦,水渟涵其间,俨若月牙之抱魄也。”
其他释义1.水泽。2.水积聚。
读音:tíng,tīng
[tíng]
[ tíng ]1. 水积聚而不流动:“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
2. (水)深:崇渟。
[ tīng ]1. 古同“汀”,水边平地。
读音:hán
[hán]
(1)(动)包容;包含。
(2)(名)涵洞;公路或铁路与沟渠相交的地方使水从路下流过的通道;一般孔径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