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衣窄袖
【拼音】:duǎn yī zhǎi xiù
【注音】:ㄉㄨㄢˇ一ㄓㄞˇㄒ一ㄡˋ
词语解释1.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緑短衣,长靿靴,有鞢?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基础解释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
引证解释⒈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引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緑短衣,长靿鞾,......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驰射,短衣长靿,皆便於涉草。”元萨都剌《京城春日》诗之一:“燕姬白马青丝韁,短衣窄袖银鐙光。”元萨都剌《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一年相逢白下门,短衣窄袖呼郎君。”
网络解释短衣窄袖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
综合释义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緑短衣,长靿鞾,......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驰射,短衣长靿,皆便於涉草。”元萨都剌《京城春日》诗之一:“燕姬白马青丝韁,短衣窄袖银鐙光。”元萨都剌《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一年相逢白下门,短衣窄袖呼郎君。”短衣窄袖[duǎnyīzhǎixiù]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緑短衣,长靿靴,有鞢?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其他释义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服饰。
1.有某师范学校,每逢孔诞,必强生徒回校,行拜跪礼,否则扣分,甚者留级,故学生不敢不回,但以短衣窄袖之西装,而行三跪九叩之礼节,亦可谓怪状矣。
读音:duǎn
[duǎn]
(1)(形)两端之间距离小。
(2)(动)缺少;欠:理~。
(3)(名)缺点:取长补~。
读音:yī,yì
[yī]
[ yī ]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
[ yì ]1.穿(衣服);拿衣服给别人穿:穿布衣。解衣衣我。
读音:zhǎi
[zhǎi]
(1)(形)横的距离小;狭小。
(2)(形)(心胸)不开朗;(气量)小:心眼儿~。
(3)(形)(生活)不宽裕。
读音:xiù
[xiù]
(1)(名)(~子;~儿)衣服套在胳膊上的筒状部分:~标|~管|~口|~头|~子。
(2)(动)藏在袖子里:~着手|~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