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拼音】:shàng zhī huí
【注音】:ㄕㄤˋㄓㄏㄨㄟˊ
【结构】:上(独体结构)之(独体结构)回(全包围结构)
【简体】:上之回
【繁体】:上之回
词语解释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基础解释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引证解释⒈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引唐陈子良《上之回》诗:“承平重游乐,詔蹕《上之回》。”
网络解释上之回(汉乐府曲名)《上之回》,汉乐府《铙歌》歌曲名。
综合释义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唐陈子良《上之回》诗:“承平重游乐,詔蹕《上之回》。”上之回[shàngzhīhuí]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曰〈朱鹭〉,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张〉,四曰〈上之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上之回》:「《汉书》曰:『孝武十四年,匈奴入朝那萧关,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回中地在安定,其中有宫也。〈武帝纪〉曰:『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吴兢《乐府题解》曰:『汉武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沈建《广题》曰:『汉曲皆美当时之事。』按石关,宫阙名,近甘泉宫。相如〈上林赋〉云:『蹷石关,历封峦。』是也。」;〈汉铙歌·上之回〉:「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汉语大词典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唐陈子良《上之回》诗:“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
其他解释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曰〈朱鹭〉,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张〉,四曰〈上之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上之回》:「《汉书》曰:『孝武十四年,匈奴入朝那萧关,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回中地在安定,其中有宫也。〈武帝纪〉曰:『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吴兢《乐府题解》曰:『汉武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沈建《广题》曰:『汉曲皆美当时之事。』按石关,宫阙名,近甘泉宫。相如〈上林赋〉云:『蹷石关,历封峦。』是也。」;〈汉铙歌·上之回〉:「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其他释义1.乐府汉《铙歌》歌曲名。因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回,指回中宫,曾被匈奴烧毁,武帝元封四年,复通回中道,并数出游幸。歌辞当为赞美此事而作。参阅《乐府诗集》卷十六及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huí
[huí]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