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
【拼音】:yú yáng
【结构】:渔(左右结构)阳(左右结构)
【繁体】:漁陽
词语解释1.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2.地名。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3.即《渔阳参挝》。4.复姓。汉有少府渔阳鸿。见《通志.氏族三》。渔阳[yúyáng]⒈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⒉地名。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⒊即《渔阳参挝》。⒋复姓。汉有少府渔阳鸿。见《通志·氏族三》。
引证解释⒈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引《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⒉地名。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引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清洪昇《长生殿·传概》:“唐明皇欢好霓裳讌,杨贵妃魂断渔阳变。”⒊即《渔阳参挝》。参见“渔阳参挝”。引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玉树》难谐拍,《渔阳》不辨挝。”⒋复姓。汉有少府渔阳鸿。见《通志·氏族三》。
网络解释渔阳(古代行政区名)渔阳,古代地名。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置渔阳郡,治所即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秦统一后,复置渔阳县,郡县同治,治所与燕相同。历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至北魏,渔阳郡始徙治雍奴(即今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今天津蓟州区)为渔阳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所以,渔阳应对应现在的三个地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前治所为今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移至雍奴县治所,即今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县,治所为今天津市蓟州区。
网友释义渔阳,古代行政区名。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置渔阳郡,治所即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秦统一后,复置渔阳县,郡县同治,治所与燕相同。历两汉、三国、西晋、南北朝至北魏,渔阳郡始徙治雍奴(即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今天津蓟州区)为渔阳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所以,渔阳应对应现在的三个地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前治所为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移至雍奴县治所,即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隋大业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县,治所为天津市蓟州区。
汉语大词典(1).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2).地名。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清洪升《长生殿·传概》:“唐明皇欢好霓裳宴,杨贵妃魂断渔阳变。”(3).即《渔阳参挝》。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玉树》难谐拍,《渔阳》不辨挝。”参见“渔阳参挝”。(4).复姓。汉有少府渔阳鸿。见《通志·氏族三》。
1.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2.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3.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
4.以畴看来,渔阳遭逢大乱,民生凋敝,明昭正可以由此入手。
5.一个是东岳王朝三品大员渔阳郡守的公子,淮安城里出了名的恶少,方才对自己鞭笞一百七十四,鞭鞭痛彻入骨。
6.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统行捕到,一并处死,罪人不孥,况。
7.明昭,如今小倩与我既是兄妹,那她的事便是我的事,此去渔阳,千难万险,云虽不才,但也愿略尽绵薄之力。
8.渔阳托长江之利,倚巫山之险,是东西漕运要道。
9.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10.天空大雨不停,我们无法按期赶到渔阳,与其因为误期受到严惩,不如放我们回家!
读音:yú
[yú]
(1)(动)捕鱼:~产|~场|~船|~夫|~港|~歌|~鼓|~户|~火|~具|~猎|~轮|~民|~人|~网|~翁|~汛|~业。
(2)(动)谋取(不应得的东西):~利。
读音:yáng
[yáng]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
(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
(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
(4)(形)凸出的:~文。
(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7)(形)带正电的:~电|~极。
(8)(名)指男性生殖器。
(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