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巳
【拼音】:yuán sì
【注音】:ㄩㄢˊㄙˋ
【结构】:元(上下结构)巳(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基础解释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引证解释⒈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引汉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张铣注:“元巳,上巳也。”
网络解释元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濒。”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沉约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张铣注:“元巳,上巳也。”
综合释义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张铣注:“元巳,上巳也。”
汉语大词典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濒。”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张铣注:“元巳,上巳也。”
其他释义1.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读音:yuán
[yuán]
(1)(形)开始的;第一:~始|~旦|~月。
(2)(形)为首的;居首的:~首|~年。
(3)(形)主要;根本:~素|~音。
(4)(形)元素:一~论|二~论。
(5)(形)构成一个整体的:单~。
(6)(名)货币单位;同“圆”⑥⑦。
(7)(名)朝代。蒙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定国号为元。1297年灭宋。定都大都(今北京)。
(8)(Yuán)姓。
读音:sì
[sì]
(名)地支的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