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
【拼音】:píng zè
【注音】:ㄆ一ㄥˊㄗㄜˋ
【结构】:平(独体结构)仄(半包围结构)
【简体】:平仄
【繁体】:平仄
词语解释平仄píngzè。(1)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píngzè]⒈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英levelandobliquetones;
基础解释(名)平声和仄声,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韵律。
引证解释⒈平声和仄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体诗词和骈俪文所用字音必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引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一个是秀才,却是八股朋友,作起了八韵诗来,连平仄都闹不明白。”
网络解释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汉语大词典平声和仄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体诗词和骈俪文所用字音必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一个是秀才,却是八股朋友,作起了八韵诗来,连平仄都闹不明白。”
国语辞典平,四声中的平声。仄,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旧时写作韵文,用字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平仄[píngzè]⒈平,四声中的平声。仄,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旧时写作韵文,用字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引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四》:「凡表启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或八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两句一韵,必多寡匀停,平仄递用,方为得体。」英语levelandobliquetones(technicaltermforclassicalChineserhythmicpoetry)德语dievierTöneinderaltenchinesischenPhonetik
辞典修订版平,四声中的平声。仄,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旧时写作韵文,用字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四》:「凡表启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或八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两句一韵,必多寡匀停,平仄递用,方为得体。」
辞典简编版平,中古四声中的平声。仄,中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旧时写作韵文,用字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 【造句】写作新诗较自由,没有平仄格律的限制。
其他释义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体文中所用的字音讲求平声和仄声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有一定格式,称为调平仄。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2.待笔起墨落,平仄交错,情思氤氲凉薄,化作雨,滴下,由点及面,一圈一圈的蔓延,放大,继而掀起一场如潮风波。
3.先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平仄不拘的,只有七言近体诗每句第一个字。
4.我抚琴,我流泪,我细细平仄细细组词,却唱不进你明眸中那湾浅浅深情。
5.读古典诗,不顾内容,只注意平仄格律,与买椟还珠何异?
6.或软语侬侬,或粗狂嘹亮,又或平仄有力,在不经意间被人轻轻唱出,记忆似阀门大开倾涌而出,泪及目眶,隐忍而下。
7.俺一直没有搞明白平仄韵,所以只做古体打油,绝不触近体。
8.我开始还拧着心劲儿,想往下硬推,但是翻遍箧中印文,苦苦寻章摘句,却发现不是平仄不合,就是韵脚不对,只能一次次作罢。
9.此词平仄不尽合词谱,概不以词害意也。
10.更叫人钦佩的是,行文合辙押韵,平仄中规中矩,无深厚古典文学造诣,绝写不到如此程度。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zè
[zè]
(1)(形)狭窄:逼~。
(2)(形)心里不安:歉~。
(3)(名)仄声;指古四声中平声以外的上、去、入三声: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