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三牲
【拼音】:zhū tóu sān shēng
【注音】:ㄓㄨㄊㄡˊㄙㄢㄕㄥ
【繁体】:豬頭三牲
词语解释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猪头三牲[zhūtóusānshēng]⒈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
引证解释⒈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引《西游记》第三二回:“银角用手指道:‘这骑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八戒听见道:‘城隍,没我便也罢了,猪头三牲,清醮二十四分……’口里嘮叨,只管许愿。”
网络解释猪头三牲猪头三牲,读音为zhūtóusānshēng,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
综合释义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西游记》第三二回:“银角用手指道:‘这骑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八戒听见道:‘城隍,没我便也罢了,猪头三牲,清醮二十四分……’口里嘮叨,只管许愿。”
网友释义猪头三牲,读音为zhūtóusānshēng,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
其他释义1.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
1.二月初一晚,有些求子心切的人,就带着香烛、猪头三牲和给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做的披风,到土地庙去给土地菩萨暖寿,以求神灵保佑得子。
2.暪古人用猪头三牲作牺牲祭祀神灵。(www.chazidian.com/zj-341104/造句)
3.暪古人用猪头三牲作牺牲祭祀神灵。[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
读音:zhū
[zhū]
(名)哺乳动物;鼻和口都长;耳朵大;是人类大量饲养以供食用的一种家畜:~草|~场|~肝|~革|~倌|~獾|~圈|~栏|~肉|~舍|~蹄|~头|~崽。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家畜:~口。
(2)(名)古代祭神用的牛、羊、猪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