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入山
【拼音】:bèi fā rù shān
【注音】:ㄆ一ㄈㄚˋㄖㄨˋㄕㄢ
【词性】:成语。
【繁体】:被髮入山
词语解释谓归隐。被发入山[bèifārùshān]⒈谓归隐。
引证解释⒈谓归隐。引《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吴欲取蜀”裴松之注引晋袁晔《献帝春秋》:“﹝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明陈恂《馀庵杂录》卷上:“若草庐则既为宋人,且试乡校,为宋贡士矣,即不死,亦当被髮入山,而奈何其膺程鉅夫之荐也?”
综合释义谓归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吴欲取蜀”裴松之注引晋袁晔《献帝春秋》:“﹝備﹞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明陈恂《馀庵杂录》卷上:“若草廬則既爲宋人,且試鄉校,爲宋貢士矣,即不死,亦當被髮入山,而奈何其膺程鉅夫之薦也?”
网友释义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刘]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汉语大词典谓归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吴欲取蜀”裴松之注引晋袁晔《献帝春秋》:“﹝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明陈恂《馀庵杂录》卷上:“若草庐则既为宋人,且试乡校,为宋贡士矣,即不死,亦当被发入山,而奈何其膺程钜夫之荐也?”
国语辞典离开世俗而隐居,不问人事。被发入山[pīfǎrùshān]⒈离开世俗而隐居,不问人事。引《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成语解释被发入山
其他释义被:同“披”,散开。披散着头发,隐居在山林。形容与世隔绝,不问世事。
近义词 披发入山
1.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读音:bèi,pī
[bèi]
[ bèi ]1.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
2. 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
3. 遭遇,遭受:被灾。被难(nàn)。
4.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
5. 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
[ pī ]1. 古同“披”,覆盖。
读音:fā,fà
[fā]
[ fā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rù
[rù]
(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
(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
(3)(动)收入:岁~|量~为出。
(4)(动)合乎:~时|~情~理。
(5)(名)入声:平上去~。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