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而鸣
【拼音】:bù píng ér míng
【简体】:不平而鸣
【繁体】:不平而鳴
词语解释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网友释义不平而鸣,汉语成语,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辞典修订版心有不平便发出抗议的言论。明.瞿佑《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1.正义无大小之分,从今天开始,为身边的不平而鸣,因为你的呐喊有意义;从身边的小善举做起,因为你用行动在彰显正义的力量。
2.不平而鸣者,是对公平还存有希望的人,他还寄希望于鸣叫引起关注后能带来公平。
3.三月草长,“新闻中国月度论坛”向春而生;四月莺歌,《中国新闻周刊》选择为中国金融业的风险与监管不平而鸣。
4.幸亏有这些高校教职工的“不平而鸣”,全国的老百姓才知道,他们纳税办的大学,不仅养活了高校的教职工,而且给了教职工子女降分入学的特权。
5.有句话说不平而鸣,我写此小说就是发表我对游戏、社会的一些看法。
6.G20内部债权国即使为稳定与债务国的“大国关系”忍气吞声,也不得不不平而鸣。
7.不平而鸣者,是对公平还存有希望的人,他还寄希望于鸣叫引起关注后能带来公平。(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míng
[míng]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