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三关
【拼音】:nèi sān guān
【注音】:ㄋㄟˋㄙㄢㄍㄨㄢ
【结构】:内(独体结构)三(独体结构)关(上下结构)
【繁体】:內三關
词语解释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
基础解释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
引证解释⒈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引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一·山川险要》:“国家以雁门、寧武、偏头为外三关,而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
网络解释内三关明代时以现今河北省境内沿内长城一路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三关为“内三关”
综合释义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一·山川险要》:“国家以雁门、寧武、偏头为外三关,而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
汉语大词典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一·山川险要》:“国家以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而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
其他释义1.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
1.为国戍边,功昭日月呢!再说赵光义带着杨继业,离开原平镇,第一站到达内三关之首的紫荆关。
2.内三关,性不迁情,气不化精,神不外驰;外三关,耳不淫听,目不妄视,口不欺心。
3.长城上的著名古关城,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内三关造句】
4.长城上的著名古关城,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www。chazidian。com/zj-187024/造句网
读音:nèi,nà
[nèi]
[ nèi ]1.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
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
3. 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 nà ]1. 古同“纳”,收入;接受。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guān
[guān]
(1)(动)使开着的物体合拢:~窗户|把抽屉~上。
(2)(动)放在里面不放出来:鸟儿~在笼子里。
(3)(动)(企业等)倒闭;歇业:解放前有一年;镇上~了好几家店铺。
(4)(名)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口|~东|山海~|嘉峪~|我的责任就是不让废品混过~去。
(5)“关上”的简称。参看〖关口〗。
(6)(名)货物出口和入口收税的地方:海~|~税。
(7)(名)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难~|只要突破这一~;就好办了。
(8)(名)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机~|~节|~键。
(9)(名)牵连;关系:这些见解至~重要|人民来信交给有~部门去处理。
(10)(动)发放或领取(工资):~饷。
(11)(Guā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