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桃
【拼音】:jì shū táo
【结构】:寄(上下结构)书(独体结构)桃(左右结构)
【繁体】:寄書桃
【拼音】:jì shū táo
词语解释相传芜湖有从蜀地移植来的一种桃树,高三四尺,与山桃一样。桃子成熟时,核自裂开,仁自脱落,塞进别的东西,过一夜又自行闭合。人们往往把写好的小诗或书信塞入其中,以赠亲友,故有此称。见清章大来《后甲集.记物》。寄书桃[jìshūtáo]⒈相传芜湖有从蜀地移植来的一种桃树,高三四尺,与山桃一样。桃子成熟时,核自裂开,仁自脱落,塞进别的东西,过一夜又自行闭合。人们往往把写好的小诗或书信塞入其中,以赠亲友,故有此称。见清章大来《后甲集·记物》。
引证解释⒈相传芜湖有从蜀地移植来的一种桃树,高三四尺,与山桃一样。桃子成熟时,核自裂开,仁自脱落,塞进别的东西,过一夜又自行闭合。人们往往把写好的小诗或书信塞入其中,以赠亲友,故有此称。见清章大来《后甲集·记物》。
网络解释寄书桃寄书桃,相传芜湖有从蜀地移植来的一种桃树高三四尺与山桃一样。桃子成熟时核自裂开仁自脱落塞进别的东西过一夜又自行闭合。人们往往把写好的小诗或书信塞入其中以赠亲友故有此称。见清章大来《后甲集.记物》。
网友释义寄书桃,拼音是jìshūtáo,汉语词语,意思是相传芜湖有从蜀地移植来的一种桃树高三四尺与山桃一样。桃子成熟时核自裂开仁自脱落塞进别的东西过一夜又自行闭合。人们往往把写好的小诗或书信塞入其中以赠亲友故有此称。见清章大来《后甲集.记物》。
汉语大词典相传芜湖有从蜀地移植来的一种桃树,高三四尺,与山桃一样。桃子成熟时,核自裂开,仁自脱落,塞进别的东西,过一夜又自行闭合。人们往往把写好的小诗或书信塞入其中,以赠亲友,故有此称。见清章大来《后甲集·记物》。
其他释义1.相传芜湖有从蜀地移植来的一种桃树,高三四尺,与山桃一样。桃子成熟时,核自裂开,仁自脱落,塞进别的东西,过一夜又自行闭合。人们往往把写好的小诗或书信塞入其中,以赠亲友,故有此称。见清章大来《后甲集.记物》。
读音:jì
[jì]
(1)(动)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信|~钱|~包裹。
(2)(动)付托;寄托:~存|~希望于青年。
(3)(动)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食|~居。
(4)(动)认的(亲属):~父|~母|~儿|~女。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读音:táo
[táo]
(1)(名)桃树。
(2)(名)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
(3)(名)桃儿;形状像桃儿的东西。
(4)(名)指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