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取月
【拼音】:yuán hóu qǔ yuè
【注音】:ㄩㄢˊㄏㄡˊㄑㄨˇㄩㄝˋ
【词性】:成语。
【简体】:猿猴取月
【繁体】:猿猴取月
词语解释比喻凡夫把假有的世界当作真实,心生贪欲,使自己陷入烦恼之境。或比喻蠢人做事徒劳无功。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综合释义本指佛教传说中猿猴因对物象认识不清,心怀贪欲,下井捞月而坠落水中的故事。见《摩诃僧祗律.卷七》。也作「海中捞月」。
国语辞典本指佛教传说中猿猴因对物象认识不清,心怀贪欲,下井捞月而坠落水中的故事。见《摩诃僧祗律.卷七》。后比喻凡夫把假有的世界当作真实,心生贪欲,使自己陷入烦恼之境。或比喻蠢人做事徒劳无功。也作「海中捞月」。猿猴取月[yuánhóuqǔyuè]⒈本指佛教传说中猿猴因对物象认识不清,心怀贪欲,下井捞月而坠落水中的故事。见《摩诃僧祗律·卷七》。后比喻凡夫把假有的世界当作真实,心生贪欲,使自己陷入烦恼之境。或比喻蠢人做事徒劳无功。也作「海中捞月」。成语解释猿猴取月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本指佛教传说中猿猴因对物象认识不清,心怀贪欲,下井捞月而坠落水中的故事。见摩诃僧祗律˙卷七。后比喻凡夫把假有的世界当作真实,心生贪欲,使自己陷入烦恼之境。或比喻蠢人做事徒劳无功。亦作海中捞月。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其他释义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1.然而,刘行更快,一招猿猴取月,轻轻松松卸掉三十余人的兵刃。
读音:yuán
[yuán]
(名)哺乳动物;跟猴相似。如猩猩和长臂猿:~猴|人~。
读音:hóu
[hóu]
(1)(名)(~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形状略像人;身上有毛;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物;通称猴子。
(2)(形)〈方〉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啊!
(3)(动)〈方〉像猴似的蹲着:他~在台阶上嗑瓜子儿。
读音:qǔ
[qǔ]
(动)选取:~道|录~|可~。
读音:yuè
[yuè]
(1)(名)月球;月亮。
(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3)(形)每月的:~刊|~产量。
(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