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派
【拼音】:qián jiā xué pài
【注音】:ㄑ一ㄢˊㄐ一ㄚㄒㄩㄝˊㄆㄞˋ
【繁体】:乾嘉學派
词语解释乾嘉学派是指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
引证解释⒈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网络解释乾嘉学派乾嘉学派,又称“乾嘉之学”,是清朝前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综合释义乾嘉学派是指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着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顶盛,故得名。
汉语大词典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其他释义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的经学流派。代表人物有惠栋、戴震等。在治学中讲究考据和训诂,对中国古籍和史料的校订、整理有较大贡献。
读音:qián,gān
[qián]
[ qián ]1. 八卦之一,代表天:乾坤(“坤”,代表地)。
2. 旧时称男性的:乾造。乾宅。
[ gān ]1. 见“干”。
读音:jiā
[jiā]
(1)(形)美好:~宾|~礼(婚礼)。
(2)(动)夸奖;赞许:~奖|~纳(赞许采纳)|其志可~。
(3)(Jiā)姓。
读音:xué
[xué]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
读音:pài
[pài]
1. 水的支流:九派(指长江支流之多)。
2. 一个系统的分支:派系。派别。派性。党派。
3. 作风,风度:正派。气派。派势。派头。
4. 分配,指定:派赴。派驻。派遣。委派。
5. 指摘:派不是。
6. 量词(①用于派别,如“两派的意见争论不休”;②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派胡言”、“好一派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