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剧
【拼音】:dì fāng
【结构】:地(左右结构)方(独体结构)剧(左右结构)
【繁体】:地方劇
词语解释地方剧dìfāngjù。(1)流行在某一地区,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乡土色彩的剧种,如汉剧、湘剧、川剧、越剧等。地方剧[dìfāngjù]⒈见“地方戏”。
引证解释⒈见“地方戏”。
网络解释地方剧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地方剧就是有地方特色的戏剧,其中又分为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保定老调唐山唐剧武安落子高腔深泽坠子威县乱弹曲剧越调二夹弦宛梆枣梆山东梆子吕剧滇剧眉户戏沪剧太康道情河南坠剧芗剧花鼓戏莆仙戏梨园戏上党梆子蒲剧晋剧北路梆子粤剧二人转汉剧川剧秦腔
网友释义地方剧就是有地方特色的戏剧,其中又分为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保定老调唐山唐剧武安落子高腔深泽坠子威县乱弹曲剧越调二夹弦宛梆枣梆山东梆子吕剧滇剧眉户戏沪剧太康道情河南坠剧芗剧花鼓戏莆仙戏梨园戏上党梆子蒲剧晋剧北路梆子粤剧二人转汉剧川剧秦腔
汉语大词典见“地方戏”。《汉语大词典》:地方戏(地方戏) 拼音:dìfāngxì产生在某一地区,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乡土色彩的剧种,如汉剧、湘剧、川剧、越剧等。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准备与设计》:“譬如中国的各种地方戏,起初时都是扮演乡土的人情故事,摹仿自然的言语行动的。”亦称“地方剧”。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四:“附带着我想叙述到寿昌所组织的地方剧训练班……楚剧班、汉剧班、京剧班、评剧班和杂耍,都集中了起来。”
其他释义1.见'地方戏'。
1.虽仍无弦索伴奏,但吸收了山东梆子、柳子戏等地方剧种的部分锣鼓经,增强了打击乐伴奏的表现力,演出气氛热烈、活跃。
2.在开场歌舞《咏梅》之后,第一个节目即为河北地方剧种河北梆子《大登殿》,让观众真实感受到了诞生于燕赵大地的艺术魅力。
3.各地方剧种必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沪剧和越剧这两个地方剧种,在表演和乐曲方面是各有千秋的。
5.但如果不好好地保护我们的本土语言,那么贵阳特色的地方剧———黔剧、花灯戏将可能会失传。
6.他们分赴全省各地,采取话剧、街头剧、地方剧、歌咏等形式宣传抗日。
7.汉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剧种,作为湖北省的地方大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对京剧和其它的地方剧种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
8.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原名“维扬戏”,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
9.祁阳祁剧是古老的地方剧种,为了发扬光大这一传统剧种,祁阳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大力扶持。
10.花灯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贵州省群众基础最广泛的地方剧种。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读音:fāng
[fāng]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
读音:jù
[]
(1)(名)戏剧:演~|话~|独幕~|惨~|丑~。
(2)(名)(Jù)姓。
(3)(形)猛烈:~烈|~痛|~饮|~变|病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