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乱子
【拼音】:rě luàn zi
【注音】:ㄖㄜˇㄌㄨㄢˋㄗˇ
【结构】:惹(上下结构)乱(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繁体】:惹亂子
词语解释惹乱子rěluànzi。(1)闯祸;惹祸。惹乱子[rěluànzi]⒈闯祸;惹祸。英causetrouble;
基础解释闯祸;惹祸
法语provoquer des troubles
其他释义1.闯祸;惹祸。
1.我班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在班里不时惹乱子,这让我很操心。
2.“衬场子”有关,“他开的那些台球厅、歌厅,都是容易惹乱子的事”。
3.她认为,哥哥的产业与老乡帮忙“衬场子”有关,“他开的那些台球厅、歌厅,都是容易惹乱子的事”。
4.朱小梅抽泣着,晚上不锁,儿子还是会偷跑,还是会到处惹乱子,这让她手足无措。
5.爱秀美想提醒你,一是一,二是二的确不容易惹乱子,但该跟同事交流的时候,必须交流,否则没人愿意待见你。
6.布兰斯威特补充说:“他不是个叫嚣的孩子也没在惹乱子,但是警察好像失控了,设法将抗议者驱赶回去。
7.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市各级安全稳定工作抓得紧、抓得实,下一步仍要继续保持这种好的工作状态,扎实工作,确保“不出漏子、不掉链子、不惹乱子”。
8.生态上出了问题,必然在经济上“丢票子”、社会上“惹乱子”、民生上“伤身子”、国际上“失面子”。
9.虽然他最终还是参加了一个派对,但诸多声音表示,鉴于他最近的恶劣影响拒绝其出席,“等他正常了再说,我们可不想惹乱子”。
10.“群众怕丢村子,村干部怕丢位子,县乡干部怕惹乱子”。
读音:rě
[rě]
(1)(动)引起(不好的事情):~事|~祸|~麻烦。
(2)(动)(言语、行动)触动对方:不要把他~翻了。
(3)(动)(人或事物的特点)引起爱憎的反应:一句话把大家~得哈哈笑。
读音:luàn
[luà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