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谱
【拼音】:jīn lán pǔ
【注音】:ㄐ一ㄣㄌㄢˊㄆㄨˇ
【结构】:金(上下结构)兰(上下结构)谱(左右结构)
【繁体】:金蘭譜
词语解释1.亦省作'金兰谱'。2.旧时结拜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面写着自己家族的谱系。
基础解释见/'金兰小谱/',亦省作/'金兰谱/'。
引证解释⒈见“金兰小谱”。
网络解释金兰谱金兰谱,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两人或数人之间要好讲义气、情投意合或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而结为异生兄弟或姐妹(少者二三人,多则不限,但须单数,实际超过七人者极少,忌四人或六人),称结金兰,俗称“换贴”、“磕头弟兄”或“拜把子”。结拜通常都要交换《金兰谱》,其习俗由来已久。注:金兰: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于《易经·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气味的意思)如兰”。后来用于结拜兄弟姐妹的代称。
汉语大词典见“金兰小谱”。《汉语大词典》:金兰小谱(金兰小谱) 拼音:jīnlánxiǎopǔ亦省作“金兰谱”。旧时结拜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面写着自己家族的谱系。清蒋士铨《临川梦·寄曲》:“这一本残书,就是我二人的金兰小谱也。”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吴仲英大令恒居家,时有李君觉仙馆其家。一日晨起,有客来访之,觉仙卧未起,乃去。已而又至,窗外觇之,仲英笑曰:觉仙还未觉。客应声曰:张子又来张。仲英大惊,遂出延之入。问其姓名,乃张君日熙,亦武林名下士也,遂与定交。以一联作合,是亦金兰谱中一佳话也。”
其他释义1.见'金兰小谱'。
1.次日下午,三人于客栈后院摆下三牲和香案,祭拜苍天厚土,互述了生辰八字,高声同念金兰谱。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lán
[lán]
(1)(名)兰花。
(2)(名)兰草。
(3)(名)古书上指木兰:~浆。
(4)(名)(Lán)姓。
读音:pǔ
[pǔ]
(1)(动)按照对象的类别或系统;采取表格或其他比较整齐的形式;编辑起来供人参考的书:年~|食~。
(2)(名)用来指导练习的格式或图形:画~|棋~。
(3)(名)曲谱:歌~|乐~。
(4)(动)就歌词配曲。
(5)(名)(~儿)大致的标准;把握:心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