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律
【拼音】:biàn lǜ
【繁体】:變律
词语解释⒈ 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变律[biànlǜ]⒈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
基础解释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
引证解释⒈ 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引:《通典·乐三》:“若以中宫为宫,则十二律内全无所取,何者?中吕为十二之穷,变律之首。”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书》:“蔡元定谓黄鐘为宫,所用七声皆正律,无空积忽微。自林鐘而下,则有半声,自蕤宾而下,则有变律,皆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⒈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引《通典·乐三》:“若以中宫为宫,则十二律内全无所取,何者?中吕为十二之穷,变律之首。”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书》:“蔡元定谓黄鐘为宫,所用七声皆正律,无空积忽微。自林鐘而下,则有半声,自蕤宾而下,则有变律,皆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
综合释义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通典·乐三》:“若以中宫为宫,则十二律内全无所取,何者?中吕为十二之穷,变律之首。”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书》:“蔡元定谓黄鐘为宫,所用七声皆正律,无空积忽微。自林鐘而下,则有半声,自蕤宾而下,则有变律,皆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
汉语大词典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通典·乐三》:“若以中宫为宫,则十二律内全无所取,何者?中吕为十二之穷,变律之首。”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书》:“蔡元定谓黄钟为宫,所用七声皆正律,无空积忽微。自林钟而下,则有半声,自蕤宾而下,则有变律,皆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
其他释义1.律学名词。与正律相对而言。依三分损益法,正律仲吕以后产生的各律,均为'变律'。
读音:biàn
[biàn]
(1)(动)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
(2)(动)改变(性质、状态);变成:后进~先进。
(3)(动)使改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4)(形)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5)(动)变卖:~产。
(6)(名)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乱。
(7)(名)指变文:目莲~。
读音:lǜ
[lǜ]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